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绪论
1。1 概述
1。1。1 真菌性病害是引起果实采后损失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6年时,国家发表统计数据表明该年中国水果总产量达17050万吨,而保守来讲,我国果实采后损失约为20%~25%左右。按此计算,我国的水果数量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病原真菌对果实的损害不仅是果实数量和质量上的损失,更多的事许多病原菌分泌出的次生代谢产物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这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如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A。 parasiticus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产生的棒曲霉素(patulin)等[1~5]。
1。1。2 采后病原真菌的侵染途径
采后病害真菌侵入果实的途径和方式有很多,大体分为三种:通过外部机械伤口、透过气孔、皮孔等联结处、分泌水解酶等致病机制直接进入果实内部[6]。一般情况下,病原菌孢子侵入果实之后将立即打开致病机制以最快速度导致果实受到损害,从而腐烂变质[7][8];在没有侵入性创伤的情况下,许多致病孢子可以长时间躺在果实表面,直到果实成熟和衰老之前,才开始发病[8]。
1。1。3 柑橘类水果中常见的真菌病害
各种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营养和口感俱佳,是受消费者欢迎的应季水果。P。 digitatum是引起柑橘类水果中绿霉病的主要病原菌。它是一种坏死性伤口病原菌,需要从受伤的水果皮中渗入植物组织,并且它的寄生主要是通过浸渍酶的调度,虽然这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的机制,但是表现出高度的宿主特异性[9][10]。P。 italicum的分生孢子和P。 digitatum的一样,无法在缺少碳源的介质或者表皮完好的水果上萌发[11]。有研究表明,柚子皮中的醇类提取物能够刺激P。 italicum的生长[12]。
1。1。4诱导果实抗性
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植物形成了多种保护机制对抗来自微生物的侵染[13][14],如非寄主抗性[15]、组成性抗性和可诱导的抗性机制[13][14]。其中细胞壁和植物抗菌物质的存在是对抗微生物入侵的首要屏障,而且植物在受到微生物攻击后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引起细胞壁加固、刺激植物内源化学杀菌物质的形成、分泌和挥发之后增加抵抗病原菌物质合成、并能诱导形成对病原菌的系统抗性的机制[13~17]。当今常用的杀菌方式是化学杀菌剂如农药等,其杀菌效果强,然而易残留,安全性差等特点引起了人们对于环境和健康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长时间实用化学杀菌剂会导致病原菌抗性的增加。因此,有必要寻找一个环境友好型的方式去控制真菌引起的腐败[18][19]。
通过使用物理、生物和/或化学诱导因子引起的诱导抗性是代替化学杀菌剂并在近年得到广泛关注的具有前景的方法之一[20]。通过诱导因子来进行疾病控制的优势在于它们是无毒、可生物降解,并且能够提供一个持久且对广泛的病原体有系统抗病性[21][22]。许多化学诱导因子如水杨酸[23],氨基丁酸类[24],茉莉酸甲酯[25]等被人们报道对水果真菌病害有诱导抗性。
国内外关于纯精油直接用于水果保藏的研究较多。Bosquez-Molina[26]等人研究了百里香精油和墨西哥酸橙精油对炭疽病菌(C。 gloeosporioides)、匍枝根霉(R。 stolonifer)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百里香精油的抑菌效果要优于墨西哥青柠精油,当百里香精油的浓度达到0。060%时,能够抑制C。 gloeosporioides和R。 stolonifer菌丝的生长;体内试验中,经百里香精油和墨西哥青柠精油浸泡处理的木瓜受C。 gloeosporioides 和R。 stolonifer菌感染后的腐败率分别下降至50% and 40%。Shao[27]等人研究发现,茶树精油对B。 cinerea 和R。 stolonifer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有较高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人工接种了灰孢霉和软腐酶的草莓在含量为0。9g/L的茶树精油体外熏蒸下,能较好得保持新鲜。此外,这种处理下的草莓在对抗B。 cinerea时,能引起过氧化氢(H2O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等的水平和活性;在体外条件下,茶树精油可以通过抑制病源菌的生长和提高草莓的抗性来进行草莓的保鲜。 肉桂精油微胶囊对橙子中意大利青霉抑菌效果研究(3):http://www.youerw.com/shiping/lunwen_9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