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有关敏感性问题调查技术的探究(2)

时间:2022-10-13 23:05来源:毕业论文
1。2 文献综述 本文将以随机化回答技术和非随机化回答技术为重点进行讨论。关于随机化回答技术,它作为抽样技术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为敏感性问题调查所

1。2  文献综述

本文将以随机化回答技术和非随机化回答技术为重点进行讨论。关于随机化回答技术,它作为抽样技术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为敏感性问题调查所特别设计的一种回答技术,对它的研究起步也是相当的早。早在1965年,Warner便提出了Warner模型,以此作为开端,随机化回答技术开始逐渐的发展。在Warner模型中,调查者需要将被调查者划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具有敏感性特征,另一类不具有敏感性特征,然后通过随机化装置的设置来进行调查,以此来加强对被调查所回答问题的保密性,从而提高得到真实有效答案的几率,调查的准确性也由此得以提高,由此可有效的估计出具有敏感性特征的人群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在此之后对随机化回答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均是基于Warner模型的成果之上的改进和延伸。1967年,以Simmons为代表的学者以Warner模型为基础,提出了无关联问题回答模型,也被称为Simmons模型,此模型改进了随机化装置,又加入了无关联问题,对于调查结果的保密性和可信度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1990年,Mangat在Warner模型的研究基础之上,对随机化装置做了进一步改进,进而提出两阶段随机化回答模型,也叫作Mangat模型。此模型包含了两个随机化装置,更大程度的提升了调查结果的保密性,提高了调查结果准确性。在之后的研究中,国内外专家学者又不断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1992年,范大茵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多项分类问题的抽样调查方法[1];1994年,吕恕对范大茵所提出的方法分析之后,提出了一个用以修正调查结果的新方法[2];2000年,孙明举、孙山泽对多项分类的敏感性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种对实际操作进行简化的新方案[3]。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深入研究改进,随机化回答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如今,随机化回答技术被熟练应用于敏感性问题调查中,因此它的使用频率也是越来越高。论文网

关于非随机化回答模型,它于2007年被Guo-Liang Tian等学者提出[11],是敏感性问题调查技术中一种较为新潮的方法。该模型较随机化回答模型而言,最大的改进在于不再需要随机化装置,使被调查者以一种更为简单明了的方式接受调查,从而对调查者产生更强的信任,增加被调查者安全感,使他们敢于给出真实答案,有效的提高了所得数据的真实度。由于取消了随机化装置的设置,从而可以通过更多的调查手段获得数据,降低了调查成本,提高了效率。目前,研究者们的不断深入挖掘,非随机化回答技术取得了包括三角模型、交叉模型、平衡模型等等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2。敏感性问题的随机化回答模型

2。1  沃纳(Warner)模型

在敏感性问题随机化回答模型中,Warner于1965年提出的Warner模型可谓是开创了随机化回答的先河。该模型的设计是针对某个敏感性问题来设计两个相互对立的问题,再通过随机化装置进行调查。随机化装置是一个可以让被调查者依照预先设定的概率选择问题作答的设定,在这个过程中,调查者没有权利知道被调查者所回答的问题是哪一个,由此达到了对调查结果的保密性。在制定调查方案时,调查者针对敏感性特征,假设将被调查者分为具有敏感性特征的人群和不具有敏感性特征的人群两部分,这两部分互不相容。该假设中是的补集,被调查者只有具有敏感性特征和不具有敏感性特征两种可能性,则恒成立,此假设必然成立。调查的最终目的是估计出具有敏感性特征人群所占总体的比例,其中。

有关敏感性问题调查技术的探究(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10030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