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3)

时间:2023-05-22 22:42来源:毕业论文
答案 是 否 人数 12 3 百分比 80% 20% 经过访谈发现,如表1所示:20%数学老师没有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反映了部分教师在准备上课的时候不没有仔细研究熟

答案

人数 12 3

百分比 80% 20%

经过访谈发现,如表1所示:20%数学老师没有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反映了部分教师在准备上课的时候不没有仔细研究熟悉教材,形成了坏习惯,那就是如果不是公开课就不准备详细的课程计划,没有仔细思考过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达到什么程度。在正式上课时,总是随便问,讲到哪就问哪里,不管内容的问题和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的关系是不是相关的,甚至重复出现的一些学生不感兴趣或者搞不清楚的问题。即教师上课时所提问题没有在教案中有过初步设计。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很简单随意,有些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没有一点好处,很容易让学生放松思考,容易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的情况,使他们不思考就随口报答案的坏习惯。还有在课堂教学中所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的知识面来说是非常晦涩难懂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这些问题,让课堂氛围变得沉寂,最后教师只能一个人在那自说自话。 

2。 教师提问次数太多且问题质量不高

    笔者将课堂中的问题分为识记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综合性问题、评价性问题。识记性题目就是单纯靠记忆就行,不需要理解的题目。例如由三条边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对吗?理解性问题是例如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后,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之类的问题。应用性问题,是指有实际背景或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比如三角形的性质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分析性问题是例如三角形的面积是24厘米,高是6厘米,求三角形的底是多少厘米?这类问题。综合性问题是例如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中,让学生先将三角形的高画出来,再求其面积的此类问题。做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关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可划分为3个层次:“已知区” “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3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式上升。课堂提问不宜停留在“已知区”与“未知区”,即不能太易或太难。问题太容易,则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问题太难则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无法保持持久的探索心理,使提问失去价值。因而,富有经验的教师提问总能在不知不觉中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后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这些教师常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 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在学生可能形成的思想、观念等原始生长点处设置问题。 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并最终使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区”转变为“已知区”。有关教师问题的难度控制,这一直是掣肘教师提问质量的关键因素。我们通常会觉得提问应该富于思考,给学生合适的难度,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充分的开动脑筋,在思考之中得到教师赋予这个提问的初衷。但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的,过难的问题根本就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即使有回应也花费太多的课堂时间,这是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相反太简单问题的提出也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有怠慢课堂的嫌疑。在考虑提问的难易程度时时候,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把握提问的“深度”,即使学生能在问题面前充分的思考,又不至于在思考无果的情况下被提问挫伤数学兴趣以及积极性。文献综述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3):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170149.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