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2)

时间:2024-02-18 09:53来源:毕业论文
2。1。1 概念引入的方向偏离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围绕课题,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概念引入不得

2。1。1 概念引入的方向偏离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围绕课题,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探索求知欲,概念引入不得当就容易使学生偏离既定的方向,转向对无关事情的研究,比如说对周长的研究,介绍封闭一周图形的长度为周长,学生容易转向对不规则图形形状的探究,就偏离了本节课教学重点,即理解什么是周长。因此概念的引入应根据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式去介绍,让学生对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体验与理解,从而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促进学生深刻体会概念的内涵。[1] 

2。1。2 概念引入的形式老套

一些小学数学老师过于相信课本,在讲解概念时,习惯了之前的“填鸭式”教学,站在讲台上读一读概念,台下的学生只是表面上看懂了定义,更多的是死记硬背,学生缺少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因此无法理解概念的本质内容,这样说学生都会,换个角度说大部分学生就答不上来了,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新课改后的教材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知识的训练巩固,让班级里学习能力欠缺点的学生学起来吃力些,形成学习上的压力,既使学生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也容易使学生丧失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和能力。[2]

2。2概念形成的不足

概念的形成不仅仅在于学生的理解,还在于教师的方法是否得当,概念的形成还要注意个体与整体的联系,现如今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2。1概念形成的方法单一

学生要想准确的理解概念,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使其明确概念的本质属性,部分教师只是用一种方法简单的进行一下强化,比如说学习除法中的“整除”概念时,教师读完概念后学生跟着重复,没有进行对比或类比练习,如果再拿出“除尽”这个概念,学生不一定能分出概念间的差异,又何谈掌握这个概念呢?

2。2。2概念形成的体系孤立

不少学生学习概念时,总是习惯于跟着老师的安排,一个概念接着一个概念的去学习,孤立地看待学习的每一个概念,几乎都缺少一种主动将不同的概念形成体系的意识,无法在概念系统中有条理的去学习概念。教材怎么安排就怎么学习,教师怎么安排就怎么接受,这样容易造成对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于当前学习的这个内容,停留于形式,学习质量自然很难提高。

2。2。3 概念形成的结果浅显

教师读概念,学生跟着后面读概念,教师简单的对概念进行讲解,浅显挖掘其内涵,学生只能通过记忆和大量的练习熟悉概念和技能,但是概念并不是由模仿和记忆就能获得的,而是经历探究过程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比如在“负数的认识”中,有的教师会直接告知什么是负数又该怎么表示,学生就记下如何表示,但有的教师让学生先感受相反意义的量,然后请学生自己表示看看,比较一下哪种表示最合理,最后学生自己总结选择符号,相比上一种,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并理解。

2。3概念理解的不足来自优I尔Q论T文D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教师对于概念的教学情况体现在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学习的积极性上,重视概念理解中的不足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从而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2。3。1 概念理解的方式错误

概念是抽象化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但是还不强,所以对于抽象性比较强的概念很多学生直接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图个一时间的方便,也不考虑后果,真正需要解题时就感觉无从下笔了,题目稍有变化也让学生无法应付,这都是因为没有经历知识的观察、比较、操作等过程,导致应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相应的思维能力无法发展甚至提高。[3] 浅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201911.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