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些都离不开植被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使得淮安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优势在于方便、快速,准确,其监测植被覆盖变化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大城市应用较多,祁燕等[5]、夏北成等[6],黄华梅等[7]和陈涛等[8]研究了北京、上海和武汉市等的植被覆盖变化,但对于淮安市这种三线城市的研究较少。所以,本人利用ENVI5。1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对淮安市2016年的植被覆盖指数进行了研究,并且研究了淮安市前10年植被覆盖指数的分布和变化,为淮安市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区与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淮安市地处江苏省北部中心地域。位于北纬32°43ˊ00"~34°06ˊ00",东经118°12ˊ00"~119°36ˊ30"之间。北接连云港市,东毗盐城市,南连扬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西邻宿迁市。东西最大直线距离132 公里,南北最大直线距离150 公里,面积10072平方公里。淮安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秦时置县,境内有著名的“青莲岗文化”遗址。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历史上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
淮安市区位优势独特,临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重要通道。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地势平担。全市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水域面积31。26万公顷,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是典型的“平原水乡”。淮安市林业资源总量及产业化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在江苏省排名第三,其中森林覆盖率18。2%,高于全国1。6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7。64个百分点。淮河苏北灌溉总渠横贯境内,兼有南北方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候及土壤条件较好。淮安下辖清河、清浦、淮阴、淮安四区以及涟水、洪泽、盱眙、金湖四个县。面积约为10072平方千米,人口约480万。
2。2 数据与预处理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Landtsat卫星TM影像。首先从地理空间数据云上下载了条带号为120,区间为36-37的2006年5月20日、2011年10月3日以及2016年4月29日三个时相共六景影像,并且注意研究区内均无云层覆盖,且成像质量较好。
采用ENVI5。1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先利用Seamless Mosaic添加同一条带不同区间的图像进行拼接,再打开淮安市的矢量图,从已经拼接好的图像中裁剪出淮安市的遥感影像,经过大气校正、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以后,得到了2006年,2011年和2016年淮安市的影像图。
3 研究方法
目前测量植被覆盖度的方法很多,其中,以植被指数近似估算植被覆盖度最为实用。植被指数(NDVI)是检测植被生长状态、植被覆盖度和消除部分辐射误差等。NDVI能反映出植物冠层的背景影响,如土壤、潮湿地面、雪、枯叶、粗糙度等,且与植被覆盖有关。植被指数计算公式:文献综述
NDVI=(NIR﹣R)/(NIR﹢R) (1)
式中,NIR和R代表近红外波段和红色波段,在TM影像中分别是第4波段和第3波段。
其原理是:假设像元的NDVI值是由裸土反射的光谱值NDVIsoil和纯植被反射的光谱值NDVIveg混合组成,通过求得NDVIsoil和NDVIveg最后得到植被覆盖度fcov。计算NDVIsoil、NDVIveg时将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后产生的植被区建成掩膜,对掩膜区的NDVI值进行统计。通过反复试验,在5%~95%的置信区间内取NDVI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NDVIveg和NDVIsoil,能够最大化避免监督分类带来的误差,以及减小影像噪声带来的影响[9-10]。 基于遥感影像的淮安市植被变化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20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