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
一、解简易方程教学目标以及重要性
(一)解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及其教学目标
解简易方程的内容在课标中属于高年级阶段所要学习的内容,具体教学安排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解简易方程,共分为三个部分:方程的意义;解方程;解稍复杂的方程。[1]
第一部分方程的意义教材通过天平实验的演示,使学生明白等式与不等式,结合之前字母表示数的学习理解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并能在各种不同的式子中判断出方程,并在做一做后面运用天平游戏初步介绍了等式的性质。
第二部分解方程由一个天平的例子引出,图中天平平衡两边分别是一杯水和250g的砝码,给出杯子重100g求水的重量。在100+x=250这个方程的解答中运用了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四则运算的方法,另一种是用等式的性质。最后得出解与解方程的定义。在例1和例2中教材运用天平的例子正式得出等式的性质一、二并运用其得到方程的解。例3和例4是对刚才学习内容的一个练习并且呈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格式。
第三部分稍复杂的方程中,教材运用了三个案例。分别介绍了简易方程的两种类型ax+b=c和ax+bx=c在实际题目中的运用。并且通过小精灵的提问来总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以及要求学生能对一个应用题进行一题多解。
2、解简易方程的教学目标
从知识领域来说,解简易方程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在解简易方程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运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算术思文的一个突破。它连接了已知量和未知量,使学生的数学抽象思文不断发展。解简易方程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以下几种思文能力:1、符号意识,能理解和运用符号表示数,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2、模型思想: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3、应用意识:运用方程来对实际问题进行求解。
从教学内容的分布来说,课标中解简易方程属于4~6年级学段的内容,在这一学段的第三部分式与方程中做了以下叙述[2]:
1. 具体情境中能用字母表示数。
2. 结合简单的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3. 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等量关系(如3X+2=5,2X-X=3)了解方程的作用。
4. 了解等式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从上面的式与方程教学内容的规定可以看出,解简易方程教学的目标最终是落脚于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简单的方程,并且要在简单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到解方程的便捷以及重要性。因此,解简易方程教学的目标应该有如下几条:
1. 能理解方程的意义,在多种式子中能辨别出方程。
2.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理解并运用解方程的算理。
3. 运用等式的性质结合之前的四则运算得到方程的解并保证较高的正确率,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 在简单的情境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能正确地表达题目的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渗透代数化思想,
5. 通过对解方程的学习,学生能体会到运用解方程知识给数学学习带来的便利,学会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体会探究学习的乐趣并乐于与同学合作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解简易方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2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