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高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2)

时间:2019-08-19 18:35来源:毕业论文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解数学应用题能力缺失的表现 (一)教师教学排斥学生的思文发展 课堂观察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排斥小学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解数学应用题能力缺失的表现
(一)教师教学排斥学生的思文发展
课堂观察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排斥小学生思文发展的问题。一些教师表明看是按照新课改要求实施课堂教学,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但仔细分析分析,教师对创设的情境与教学需要并不完全一致,无非是换种方式展开教学,然后就是举例分析,再对学生进行应用题习题训练,整节课都是早教师的操作下进行,学生既没有参与,也没有思考,一跟随教师对数学基本知识点、基本公式、基本定律的学习等,缺乏针对小学生生活情景和问题意识的关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形成基本概念,理论与现实的脱节使小学生不会主动把问题与生活相联系,也不能形成问题意识和思文能力,教师教学排斥学生的思文发展。
(二)教学造成小学生知识结构的断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无论教师所教任何科目,务必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可见,小学生数学学习也是知识结构问题。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首先表现为他们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必须重点关注小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问题。然而,课堂观察发现,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只知道要求小学生对概念、公式、定律、法则的掌握,而缺乏对概念、公式、定律、法则对解应用题中的具体训练,造成小学生对概念、公式、定律、法则的“知而不懂”、“学非所用”现象出现,这种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掌握数学学科知识,却难以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文能力,还带来小学生知识结构的断裂。因此,小学生解应用题能力的缺乏,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缺乏对小学生思文的训练造成的。
(三)注重问题训练淡化小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
哥德巴赫猜想是国人的骄傲,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对哥德巴赫猜想最好的证明。然而提出这一问题的人并非是我们。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著名的数学问题都是由外国人提出的?这大概也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质疑“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诺贝尔奖”的问题。这一问题在我们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发现一丝端疑。现象教育中的各种考试、竞赛活动,说到底是教师对“分数”的关注,是对“获奖”等功利主义的追求,为了在各种竞赛中获奖,小学数学教学也变成了考试“训练场”,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无休止的做题训练,只要做的多,就能取得好成绩。受此影响,小学生的数学思文品质低下,发现问题的能力被限制,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缺乏。
(四)问题解决异化为题海战术
目前,绝大多数数学老师普遍认为,小学生会做数学题以及完成数学题的速度和效率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这一认识造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大量使用“题海战术”,通过“题海战术”训练小学生的解应用题能力。课堂观察发现,一些小学教师的课堂上普遍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数学习题册、一课一练、模拟试题等,即使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以“题海战术”训练小学生的解应用题能力依然随处可见。
(五)问题分析思文压制了实践思文
解决问题的实践性思文与分析性思文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问题源于现实,实践思文要求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其次,实践思文注重学生的思文发散力,它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而且必须整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系统去解决问题,它强调学生本身去解决问题。最后,实践思文要求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而且问题的结果要符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这种实践思文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它对于学生现时的生活和今后的工作都是特别重要的。然而教学中的问题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分析思文能力,课本中都是一些结构完整的问题,学生只要在课堂上认真记住教师传授的方法按图索骥,分析出已知与未知的数量关系,再套用特定的规则与公式,得出唯一正确的答案是很轻而易举的。这个过程学生知识运用了分析思文的能力,而实践思文却被“边缘化”。然而,“这种学校里最为推祟并视之为聪明的能力,在许多学生日后的现实生活中却比实践和创造能力来得相对无用”。由此可见,分析思文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实践思文,所以淡化分析思文、强化实践思文,进而达到两者的平衡是很有必要的。 高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3791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