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以来,特别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开展指向学生的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活动,而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活动又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身已有的认知基础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现实主题或问题以支撑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同时要注重保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的体现。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指向性的、有意地预设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境,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求解。引起外在问题和内部知识经验在某种意义上适当的冲突,从而引起学生最热切的思考和朝最有利的方向思考而达到的一种身心状态。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仅仅保留空间形式或数量关系,与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形成矛盾,易使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而数学问题情境,是连接现实生活与数学、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所在。设置问题情境是指教师为有效处理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引入或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积极思考,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数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艺术手段,它能有效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良好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2]
3.“问题情境”相关发展动态
3.1 国外发展
3.2 国内发展
3.3 本文研究的问题
本文结合目前的教育教学理论,对优秀教师的成型创设问题情境的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根据这些有效问题情境的特征,结合自身已有的教学实践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初期的探索和研究,提出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原则和创设“问题情境”的基本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数学教师和笔者在今后的实际数学教学活动中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甚至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希望能有利于及时发现创设问题情境中的一些问题并加以改进。
4.“问题情境”创设
4.1创设“问题情境”现状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肯定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但在有效性上大打折扣。在数学课堂中,一个教师要达成的最终目标都是要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可能是知识上的,也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上的,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纵观中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存在很多的问题。(1)不少数学教师的教学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只看到情境在导入环节的作用,直到整节课结束可能都没有解决之前情境中的问题,使得“问题情境”流于形式化。(2)还有的教师固步自封,认为情境必须是生活的,数学却成了附属,这样的泾渭分明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3)也有的教师创设的情境过长,却疏忽了问题的重要性。(4)创设的“问题情境”还存在太简单或过难的问题,没有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太简单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反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打消了积极性;过难让学生努力跳都够不着,失落感也会影响课堂的学习效率。过犹不及就是这样的道理。(5)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亲身参与的比较少,教师仍旧是教学活动的推进者,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缺乏对这个问题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少了思维的碰撞,思维的展现。(6)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还来不及好好体会情境中的需求与已知的数学知识的矛盾,就被推着去记忆和套用已知公式。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50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