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表 3-3 春季 CO2 浓度日变化分析值 13
表 3-4 夏季 CO2 浓度日变化分析值 13
表 3-5 秋季 CO2 浓度日变化分析值 14
表 3-6 冬季 CO2 浓度日变化分析值 15
表 4-1 城市碳核查因子的清单测算方法 17
表 4-2 模型拟合度分析 21
表 4-3 显著性分析 21
表 4-4 模型系数分析 22
表 4-5 预测值与实际值 22
表 4-6 模型拟合度分析 23
表 4-7 显著性分析 24
表 4-8 模型系数分析 24
表 4-9 实际值与预测值 24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全世界上有一半的人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我国的城市化水平约为百分 之四十七,预计十年后将达到百分之六十。从 1985 年至 2015 年,中国成为世界
上城市化进展最快的国家,全球 50 万人以上的城市有四分之一在中国[2]。因为 城市化人口正不断地进行增加,城市会成为减少碳排放的主要地区。
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二氧排放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二。
《中国城市低碳发展 2011》绿皮书上写着,三十年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是历 史最大值,约一百三十亿吨,是目前二氧化碳排放的两倍。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单独成立成章,提出 “最大限度降低能源的消耗强度以及碳排放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投入 低碳技术的研发,建立低碳产品标准和标识以及认证机制,建立完善二氧化碳排 放核算制度”[3]的要求。文献综述
在面临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时,创建低碳城市就成为城市规划的新任务。 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对发展低碳城市有着重要的作用,创建低碳城市生活, 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目前二氧化碳的测算主要是是针对自然生态系统的, 城市建内碳源的监测、评价体系的研究还很少,缺少对居民生活区二氧化碳排放、 城市生物质燃烧二氧化碳排放和城市交通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而这些是构建生 态城市、绿色建筑、低碳城市等的重要工作。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在国内外对于碳排放量研究的主要模型为以下几个方面。周伟等在 2010 年进行了测算模型的研究,采用 MARK AL-MACRO 模型,用人口的统计学对我 国城市的能源消耗做了一个定量分析[4]。2007 年赵娴把 AIM 能源技术模型作为 理论依据,进行一系类的推算构造了 2008 年北京市交通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
放模型,以 2005 年北京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参考,评估了 2008 能源 的消耗情况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5]。2002 年朱松丽等人运用 LEAP 模型预测并 评估北京市 1998-2020 年交通资源利用状况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6]。Toshihiko 等人用 CGE 模型,演绎社会经济、能源利用、环境保护的联系,应用于测算碳 税等促进低碳环保的长期影响,以便于决策者对政策的效果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城市组织级碳排放建模(3):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80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