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数学论文 >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研究(3)

时间:2021-11-15 19:45来源:毕业论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需要不断引领儿童去思考、去探究。在数学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希望成为探索者,能发现一片新天地,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需要不断引领儿童去思考、去探究。在数学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希望成为探索者,能发现一片新天地,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有更大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好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探究,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长远意义。

创设的情境,应该具有鲜明的探究特点,有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但探究并不意味着抽象,小学生学习数学,应该伴随着生动形象去探究,也就是在情境中探究,在情境中生情,以情启智,这样儿童的探究就可以伴随着乐趣,易于产生顿悟[7]。

3。2 形成问题意识,培养质疑精神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更要使他们形成问题意识,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数学教学,应该将学生置于问题的中心,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敢于挑战权威的习惯,培养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教学,在学生已经知道圆的面积怎样计算之后,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计算圆的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必须知道半径才能求出面积,只有一个女生提出了疑问,“难道知道周长就不能计算面积了吗?”教师对这样的疑问给予了肯定,随即出示一张情境图,一个种满鲜花的圆形花坛该怎样求面积呢?学生开展激烈讨论,最终发现,已知周长也能求出面积。

只有不断探索,善于总结的教师,才能创设丰富有效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不过,要真正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形成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

3。3 促进知识迁移,加强情感体验

情境教学对迁移具有重要作用,“为迁移而教”也是现代教育颇为流行的口号,教师若能据此把迁移理论应用于教学实际,有效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那么学生当下的学习必然会对日后产生更为持久的积极影响。

将习得的原理或技能应用于新情境中的迁移并不都是自发的,很大程度上,迁移都是通过教学实现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掌握方法和策略,为学生出现正向的学习迁移创造良好的前提和条件。数学知识之间彼此关联,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认识、应用、反思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新增的“综合与实践”部分,往往安排在单元的最后一课时,要求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自行设计方案,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更要求学生能联系前面所学,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一年级综合与实践课“我们认识的数”,教师将“蚕豆、花生、黄豆”这些实物带进了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也在探索的过程中复习了“认识100以内数”的知识,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每一课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知识点前后都有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必须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进知识迁移,并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

4 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文献综述

4。1 情境创设流于形式

    为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很多教师积极投身创设情境的大流。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为情境而创设情境”,煞费苦心创设了很多不切实际、流于形式的情境,看似轰轰烈烈,却早已将课堂置之度外。

低年级数学课堂,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往往会将一些有趣的卡通形象带到课堂中,理想化的认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样的人物引入往往只是为了简单呈现一个题目,与实际要讲的内容并无关系。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研究(3):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8507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