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是心理学家科勒斯涅克提出来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将多个观念或者信息进行整合时,思维就会以一种辐射形式得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方案。研究显示,从小进行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十分有意义的,而且还是有可能进行下去的。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的训练是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重要手段。
在关于这个课题研究上,周洪伟[1]在分析小学进行应用题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影响认为,适当的进行一题多解,可以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启迪和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冉蓉[2]在对小学教学中一题多解进行分析时提出一题多解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曾昌兵[3]在四个方面阐述对小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指出对小学持之以恒的发散思维训练,能够使得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牢固掌握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灵活和变通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以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祝玲[4]支持教师应该注重小学课堂上的发散思维的训练,使得达成在发散思维训练的基础上提高小学生能力的目标;陈碧[5]也同样指出发散思维能力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2 小学数学教学中解题存在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教师观念误区。一些老师认为数学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智力有着很重要的关系,特别表现在数学解决问题上智力的决定性因素。聪明的学生就会容易些,笨点的学生就觉得很难,不是教师能够一点就通的问题。老师还认为练习题的数量可以决定对解决问题的难易起相当重要的作用等等。
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并没有做到很好的重视,认为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将这道题或者那道题弄懂即可,而忽视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更多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于教师来说,除了上课还有生活,不可能醉心于教学和研究,不可能对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做到同样的关注,教师是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事业,这种现状使得教学中的解题只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文献综述
第二,教学方法上的过时。小学数学教学在讲解数学问题的时候,一般的教学步骤是学生先预习并尝试解决问题,但是不作硬性要求必须将问题解决掉,然后老师报答案后再将问题的过程板书一遍,最后学生对着黑板上的板书自己再弄懂,放学回去再布置海量的课后作业。教师在讲题中并没有对题目进行一题多解,只觉得一个题目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学生弄懂就很不错了,没有必要再去深究,对于学生采用不同的办法解决这道题目,很多老师就是象征意义地表扬一句,并没有将这种方法再次进行讲解,使得全体学生都可以弄懂。正是这种现状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发散思维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第三,在学生方面来说,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必要的兴趣是一个方面。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集中注意力,在解题的时候缺少耐心和毅力,这不是学习智力上的问题,而是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够。在课堂上学会的题目,考试的时候还是照样丢分,在课堂上听得懂的题目,下课照样还是不会做等等,使得学生对数学缺失了必要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没有了,更不用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了。另外,学生对解题中的题意理解不当是另一个方面。由于教师在讲授课堂题目的时候,没有对题目的结构和解题的多种方法进行详细系统的讲解,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上太注重结果,而对学习过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学生在独立解题的时候对题意的理解会经常出现错误,导致解题的正确率不高。 一题多解小学教学模式对发散思维培养的重要作用(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85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