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次
第一章 绪论6
1.1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6
1.2研究的目标及内容7
1.3文献综述7
1.3.1国外发展及研究现状7
1.3.2国内发展及研究现状9
第二章 PPP项目的风险管理11
2.1风险管理概述11
2.2风险管理主要内容11
2.2.1风险识别11
2.2.2风险评估12
2.2.3风险处置13
第三章 基于AHP法下的PPP项目的风险评估模型16
3.1 AHP法基本原理16
3.2 AHP法下模型步骤分析16
第四章 PPP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实例研究19
4.1南京地铁三号线PPP项目风险识别19
4.2南京地铁三号线PPP项目风险评估19
结论26
致谢27
参考文献28
1 绪论
1.1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任何项目建设都需要资源,而资金是最为基本的资源,因为其他资源都可以通过资金采购而获得。对于如何获得资金和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资金的探讨从未停止。随着资金的筹集方式日益多元化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出现了很多项目资金的方式,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项目融资。项目融资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其真正广泛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在项目融资仍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在实践中也不断有新的融资模式出现。项目融资主要用于资源开采和基础设施建设,但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有关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其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开发与经营。其典型的结构是:政府部门或地方政府通过政府采购形式与中标单位组成的特殊目的公司签订特许合同(特殊目的公司一般由中标的建筑公司、服务经营公司或对项目进行投资的第三方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由特殊目的公司负责筹建、建设与经营。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凸显,能源、交通及其它公共基础设施的短缺,单靠政府的财政力量无法满足所需的巨额投资,因此为 PPP 模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14]自1992年英国政府首先提出其概念以来,由于PPP能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在政策影响和私人部门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实现参与各方优势互补、达到“多赢”的目标,目前在世界各国的交通、电厂、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如在英国每年的公共服务投资领域,PPP 项目大约占10%至14%的份额。[15]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根源在于政府主导基础设施供给模式下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在吴庆玲的文章中曾引用过,“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基础设施投资至少增加1万元,依据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目标,21世纪最初的20年,城市人口将增加3.5-5亿,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至少要达到3.5-5万亿元,年均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需要1750-2500亿元”。而在中央政府提出4万亿投资应对次贷危机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其中投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比例为23%,即大约1万亿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单靠财政投入显然难以实现,而我国目前银行存款、民营资本和海外资金比较充裕,但缺乏有效的融资方式的支持。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大力推广PPP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政府部门资金压力,还能提高项目运作效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公共项目投资体制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尝试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特别是BOT以来,国务院和地方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政策和规章,有力地推动了PPP在我国的应用。如2010年5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发(2010)13号文件)《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允许私人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包括公用事业和交通建设等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等,进一步拓宽和完善了私人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的范围和政策环境。这些都为私人投资者以PPP模式参与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AHP法在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风险管理中的应用(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9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