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回归模型 19
4.4回归结果 19
4.5本章小结 22
第五章 结言 23
5.1研究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足 23
5.2投资者情绪指标研究在我国的实际意义 23
5.3改善我国投资者情绪的对策建议 23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的理论背景和意义
“市场信心不足,股市再创新低”,这可能是2008年我们常听到的报道;而2007年听到的可能恰恰相反,“投资者情绪高涨,股指快速攀升”。人们有意无意的把投资者情绪作为理解股市动态最简单、直接的依据。但是,如何测量投资者情绪一直以来是个难题。本文尝试利用一种新的方法来量化投资者情绪,并探讨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的互动关系,以及投资者情绪是否可以预测股市收益等问题。
我国的股票市场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股票投资者的非理性特征非常明显,在市场上表现为“追涨杀跌”、“盲目跟风”和“过度交易”等众多情绪化的投资行为。传统金融理论忽略了投资者情绪的作用,其“理性人”假设脱离了市场实际,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诸多现象很难用从传统经典金融学角度获得清晰地解释,迫切需要引入新的金融理论。此时,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并日益受到重视。行为金融学以“现实行为人”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到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认识到套利的有限性,在解释现实金融市场时展现出突出的优越性。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证表明投资者情绪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市场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事例:上证综合指数从2007年10月10日最高6124.04点,下跌到2008年10月28曰最低1664.93点,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跌幅超过70%;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各国纷纷出台救市措施,2008年10月13同,在美欧各国相继宣布向资本市场注入巨资后,美国三大股指当日涨幅均超过11%,为自1933年大萧条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投资者的贪婪与恐惧在证券市场上显露无遗,证券市场上的剧烈波动与投资者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投资者情绪左右着股市的波动,认识、掌握投资者情绪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在中国股票市场上又显得尤其突出。
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一方面,新兴市场带来的是新兴的投资者,他们还不够成熟,更容易受情绪影响,李心丹等(2002)研究表明证券市场充斥着噪音交易者;另一方面,市场机制不健全,我国证券市场还没有套利机制,套利机制的缺失更容易助长非理性投机。所以,引入行为金融理论,利用投资者情绪分析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1.1标准金融理论与有效市场理论
标准金融学是在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于投资者在最优投资组合决策和资本市场均衡状态下各种证券价格如何决定的理论体系。20世纪中叶以来,标准金融学在金融投资领域确立了其主导地位。标准金融学对投资者心理所持的基本观点可以用“理性人假设”来概括。“理性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假设之一,也被称作经济人假设或最大化准则。经济人的理性体现在是否出于利己的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最大的经济得益。具体到标准金融理论,“理性”一词又有其特定涵义。标准金融学中投资者的心理具有理性预期、风险回避和效用最大化三个特点,即投资人是理性的。预期效用理论是人们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决策时,理性预期、风险回避和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行为的模型化描述。有效市场假说是基于理性人假设的,理性人总是能够极大化其预期效用,并能掌握和处理所有可用信息,收益正态分布和股票市场价格的随机游走是EMH的合理推论。Fama(1970)对这一假说的经典定义是:有效金融市场是指这样的市场:其中的证券价格总是可以充分体现可获信息变化的影响。EMIL理论建立于三个逐渐放松的假定之上。首先,投资者被认为是理性的,所以他们能对证券作出合理的价值评估;其次,在某种程度上某些投资者并非理性,但由于他们之间的证券交易是随机的进行的,所以他们的非理性会相互抵消,所以证券价格并不会受到影响;最后,在某些情况下,非理性的投资者会犯同样的错误,但是他们在市场中会遇到理性的套利者,后者会消除前者对价格的影响。 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率的关系研究(2):http://www.youerw.com/shuxue/lunwen_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