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习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内涵,并吸取“互联网+”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案例,浙大附中丁兰校区开展“互联网+学生网球裁判能力”培养模式,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用一种全新的思维去诠释"互联网+"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网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目的
为了验证“互联网+”模式对中学生网球裁判的培养作用:首先验证“互联网+”模式能否提高中学生网球裁判的裁判水平,培养中学生对学生网球裁判的兴趣;其次验证“互联网+”模式能否提供学生一个相对平等的交流平台,以此减少传统培养方式中师生之间交流的障碍,是否能通过互联网的普及性弥补传统培训方式的交流空白。
为了互联网学习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赛事组织的能力、临场判断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网球裁判的综合素质。
为了完善学生网球裁判的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和数据,为研究新的网球裁判培养方式和为其他学生裁判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1。1。2研究意义
充分发挥学生的组织能力,通过比赛促进学生自觉或被同伴引导参与练习,从而加强学生锻炼,提升学习动机和能力,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帮助学校推广“互联网+学生网球裁判能力”模式。“互联网+”模式在各行各业都开始被充分利用,在体育教学、体育培训这方面,推广“互联网+”是大势所趋,通过各种互联网工具的应用,为学生裁判培养开辟一条崭新的途径。(例如OICQ、微信群、OA系统、视频会议、电子邮件、赛后场景分享等)
提升网球裁判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裁判水平,为国家提供优秀的网球裁判后备人才。网球运动发展趋势日益大众化,社会对优秀裁判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为了弥补国家网球裁判后备人才相对发达国家较少、裁判水平与综合素质相对发达国家较低的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网球裁判培养方式十分重要。
开展此次研究通过学生自评和校外俱乐部比赛组织者评价的调查,并得出有针对性的调查结果与建议,为以后开展“互联网+”模式与其他类别的学生裁判的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互联网+”模式下中学生网球裁判的兴趣和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选取浙大附中的学生网球裁判80名(两个校区各40名,高一至高二年级段中学生,男生和女生各20人)为研究样本,并通过对网球俱乐部赛事组织者共计20名(杭州阳光网球俱乐部、三维网球俱乐部、西田城网球俱乐部、沙漠绿洲网球俱乐部各取5名,从事组织网球比赛工作年限8年以上)调查,收集样本数据。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学校图书馆数据库和知网数据库查询关键字“互联网、学生网球裁判培训、学生兴趣和能力培养”搜索大量图书资料、文献,了解国内网球裁判的研究现状,了解国内网球裁判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在学校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文献研究,为研究“互联网+”模式下中学生网球裁判兴趣和能力的培养的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资料。文献综述
2。2。2专家访谈法
为了更加深层次、准确地了解学生网球裁判培养方式目前的状况,选择经常担任杭州市网球业余比赛和大学生比赛裁判长的蒋伟浩、虞力宏、季守祥为访谈对象,访谈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网球裁判培养方式和发展现状;“互联网+”模式对中学生裁判兴趣和能力的影响;传统的学生裁判培养方式和“互联网+”模式下的培养方式各自的优劣之处;“互联网+学生网球裁判能力”模式的创新之处。 中学生网球裁判培养方式的调查研究(3):http://www.youerw.com/tiyu/lunwen_154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