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电子通信 >

液晶调制的宽波段偏振分析器设计研究(2)

时间:2022-03-17 22:36来源:毕业论文
2。1。3 光谱估计分析 10 2。1。4 液晶偏振态器结构分析 11 2。2 铁电液晶(FLC)工作原理 13 3 遗传优化 15 3。1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15 3。2 遗传算法优化条件

2。1。3  光谱估计分析 10

2。1。4  液晶偏振态器结构分析 11

2。2  铁电液晶(FLC)工作原理 13

3  遗传优化 15

3。1  遗传算法的理论基础 15

3。2 遗传算法优化条件数k 16

3。3  优化结果 18

3。4  两组优化曲线的比较 19

3。4。1  优化曲线的对比 19

3。4。2  优化结果的比较 20

结  论 21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引言

光是电磁波,而且是横波,因此光具有偏振特性。基于斯托克斯矢量的表示法,成像系统上加入铁电液晶相位延迟片,相位延迟波片和线偏振片,通过系统的穆勒矩阵的作用,出射光的斯托克斯矢量与入射光的斯托克斯矢量成线性关系,故只要探测出射光束的偏振特性,就可通过矩阵的逆运算求出入射光的偏振特性,即偏振成像,进行光谱信息和偏振信息的同步获取。研究宽波段液晶偏振分析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实现铁电液晶FLC和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LCVR偏振态分析器的优化设计可为高光谱偏振成像仪提供技术支持。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成像光谱偏振技术是成像光谱技术与成像偏振技术的结合,它集合了照相机、光谱仪和偏振仪的功能,能够同时获得目标的二维图像信息和图像中每一点的光谱信息,以及每一点各单谱段的偏振态信息。

早在1891年迈克尔逊就指出,在双光束干涉仪的出口处,光程差改变时测得的光强度是入射光谱的傅立叶余弦变换。他曾用眼睛测量了光强,并粗略地估算了Zeemna效应光谱。因为迈克尔逊时代没有电子计算机和光电探测器,这就限制了他对复杂光谱的研究。1911年Rubens和Wbod利用干涉图形的傅立叶变换得到了远红外区的初级光谱。但随着棱镜和光栅光谱学方法的不断发展,干涉光谱术退居次要地位[1]。论文网

1948年,法国的Jacqulnot率先发下按迈克尔逊干涉仪具有高通量优点,亦即Jaequinot优点。此后,1949年Fellgett首先通过傅里叶积分变换数值计算从实验干涉图获得了光谱图,同时他认为同时接收和测量来自光源所有光频率的光谱信息是采用傅里叶变换方法测量光谱的一大优点,在探测器噪声限下,相同的测量时间能得到比色散型光谱仪更为优越的信噪比,这一优点即Fellgett优点。

1957年国际光谱学会议在法国C。。NR。S。Belelvue举行,傅立叶变换光谱学收到人们的更多问津,引起了全球科学界的浓烈兴趣。随后,研究傅立叶变换光谱学达到了首次巅峰,傅立叶变换光谱学的研究迅速得到发展,并分别通过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搭载仪器做了多次实验,验证了傅立叶变换光谱学有巨大的应用价值[2]。尤其是Coolye一Thkye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ComlesJ。的记录单侧干涉图的方法以及小型电子计算机的出现等一系列数据处理方面和计算技术领域的发展,干涉光谱仪成为一种被认可的最好的光谱技术。1980年前后,成像光谱技术的兴起是遥感仪器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它是在多光谱扫描型成像遥感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的新一代遥感器。它综合了信息处理、光电子学、光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结合了成像技术与色散型光谱仪技术,在用成像系统以获得被测物的空间信息的同时,再通过光谱仪系统把被测物的辐射分解成不同波长的谱辐射,通过对光谱特征的分析,达到探测目的[3]。 液晶调制的宽波段偏振分析器设计研究(2):http://www.youerw.com/tongxin/lunwen_9119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