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电子通信 >

LabVIEW+RFID的定位识别系统的设计(4)

时间:2022-06-04 13:39来源:毕业论文
此外,基于RFID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炉号识别与机车精确定位系统。这种定位技术的定位误差为10mm,精度一般,且图像处理算法复杂,实现较困难。利用

此外,基于RFID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炉号识别与机车精确定位系统。这种定位技术的定位误差为±10mm,精度一般,且图像处理算法复杂,实现较困难。利用激光对射光电传感和绝对值编码器技术,设计一种焦炉机车地址检测器。它是通过激光对射管扫描码牌获取炉号和绝对地址,由绝对值编码器得到偏移地址,其最大误差小于20mm。基于RFID技术和激光对正技术的定位系统。以上两种方法也都利用光路耦合,在焦炭生产的恶劣环境中易受烟雾粉尘干扰,更需经常维护。

而读携码器加限位开关的技术的定位精度虽然可达±2mm,但由于其采用了磁敏元件。故其对温度的敏感性较强。故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RFID技术和霍尔效应的机车定位系统,并对其温漂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温漂控制策略,使该系统能够在温度多变的复杂工况环境中也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而本文涉及到的是其中的RFID部分。

2 RFID原理

RFID的基本工作原理

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是: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射频卡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射频卡获得能量被激活;射频卡将自身编码等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收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相关处理;主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卡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机构动作。 

在耦合方式(电感-电磁)、通信流程(FDX、HDX、SEQ)、从射频卡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法(负载调制、反向散射、高次谐波)以及频率范围等方面,不同的非接触传输方法有根本的区别,但所有的阅读器在功能原理上,以及由此决定的设计构造上都很相似,所有阅读器均可简化为高频接口和控制单元两个基本模块。高频接口包含发送器和接收器,其功能包括:产生高频发射功率以启动射频卡并提供能量;对发射信号进行调制,用于将数据传送给射频卡;接收并解调来自射频卡的高频信号。

 RFID系统的组成论文网

最基本的RFID系统硬件由三部分组成: 

1。 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是RFID系统中被读取部分。 

2。 读写器:读取(在读写卡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 

3。 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要使射频识别技术更好的发挥,更加高效的RFID系统是关键所在。需要考虑到的有频率的选择,运行环境和接口当时的选择和器件的选择。其总体的趋势是走向高频,高兼容,高度网络化以及更大的数据量。

2。2。1标签(Tag)

标签就是整个RFID系统中被读取的部分,通过标签的内置天线与读写器进行通信,向读写器传递信息。电子标签是携带物品信息的数据载体,由于工作原理的不同,电子标签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类是利用物理效应进行工作的标签,一类是以电子电路为理论基础的数据载体。当电子标签利用物理效应进行工作时,属于无芯片的电子标签系统。而另一类电子标签以电子电路为理论基础进行工作时,属于有芯片的电子标签系统。

标签内部模块功能描述如下。

1。天线:用来接收阅读器送来的信号,并把要求的数据送回给阅读器。

2。电压调节器:把阅读器送来的射频信号转换为直流电源,并经大电容储存能量,在经稳压电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 LabVIEW+RFID的定位识别系统的设计(4):http://www.youerw.com/tongxin/lunwen_9487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