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种情况下,这种高密度且高速的情况下,带给网络质量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第一是人数客流量的增加,尤其是在早晚高峰期间,轨道交通都在不断刷新更高的客流冲击,所以通信网络也就需要被扩大容量来达到通信的需求。第二,列车的运行间隔在不断地缩小,好比上海轨道交通八号线的早高峰,几乎接近了半分钟一班,这一改变使得我们的轨道交通运能增加以及运行时间的缩短。当然这些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对于我们的网络来说也是个重大的考验。在列车行驶的过程中,车内使用手机的乘客在进行移动通信时,由于受到车辆高速移动过程中的快衰落、多普勒效应、列车材质对无线信号的衰减以及无主力覆盖小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通常来说会比较容易地发生切换混乱、接通不能、频繁掉话这样的现象,所以移动通信网络就需要提升通话质量,保证乘客的舒适通话体验。另外,在轨道交通边上所覆盖的位置区域比较多,在覆盖区边界处会由于大部分的位置更新而使得信令信道的满溢。这时移动通信网络就需要把轨道交通的组网方式放在第一位,不仅要能使新增的线路和原来的线路有效合并,更要确保乘客在换乘通道以及列车内的通信顺畅。
1。2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水平
1。3发展趋势
2场景模拟以及分析
2。1场景模拟情况分析
本调研情况主要是基于CAD制图,通过AutoCAD软件模拟设计出一个较为常见的轨道交通情景,其场景包含有四种情况:
(1)不同BBU(基带处理单元)之间RRU(射频拉远单元)信号的同频组网,这其中包含有信号在高速情况下的切换问题;
(2)相同BBU之间RRU信号的同频组网,与(1)相比较而言,减少了切换的情况;
(3)情况一中的同频信号与情况二中的RRU单元的同频信号产生了干扰,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同频干扰的覆盖范围;
(4)在列车返回车库之后,几个相邻的基站所发出的同频信号需要覆盖车库区域,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基站距离近的情况下如何抑制同频干扰。
这四种情况下的前三种情况均是将线缆设置成漏缆(漏泄同轴电缆)的形式,以便于保证在地底隧道中信号的传递质量。而第四种情况就与普遍的TD-LTE组网有点相似。具体模拟场景如图1。1所示:
图1。1场景模拟图
2。2设计基本思路
对于这个课题,基本思路是从前期(干扰避免)后期(干扰抑制)两个大方向进行的,然后再在两个大方向里分别对模拟调研的四种情况作分析,制定基本的方案。
基于在模拟调研中的四种情况,由于业务影响不同,在设计的方案研究上其实也有细微的区别,虽然可能有方法都适用于这四种调研情况,但是毕竟要从各方面考虑,包括复杂度,成本,技术性等问题,所以针对每种情况,都会提出相对而言较为恰当的方案。
在前期干扰避免这个大块上主要采用的还是ICIC小区间干扰协调,通过对不同的区域进行资源分配,来约束来自相邻基站覆盖区域的同频干扰,其优点是使用起来比较灵活,而且较为容易地实现,通常情况下都能获得比较乐观的效果。它能细分为几种不同的协调方法,将在之后的介绍中阐述。
在后期这个干扰抑制大块上主要是采用多天线的收发技术,毕竟那样实施的项目工程相对而言较小。并且,多天线的收发技术在当今的信息世界中也是处于一个比较突出的地位。这项技术不但能节约频谱利用率,还能通过系统公式运算,增大传输信号的容量,从而抑制同频干扰的产生。 轨道交通LTE同频组网方案设计(3):http://www.youerw.com/tongxin/lunwen_96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