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不同正向电流对膜层表面粗糙度以及孔径大小的影响 21
3。5 恒压+恒流模式对MAO膜层的影响 21
3。5。1 恒压+恒流模式对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21
3。5。2 恒压+恒流模式对膜层表面粗糙度以及孔径大小的影响 23
3。6 最佳膜层耐蚀性对比 23
3。7 本章小结 25
第四章MAO/APS复合生物膜层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 27
4。1 引言 27
4。2 研究方法 27
4。3 不同喷涂距离下复合生物膜层表面微观形貌的变化 28
4。4 复合生物膜层表面活性元素含量分析 29
4。4。1 复合膜层表面不同点元素含量变化 29
4。4。1 复合膜层表面局部区域面扫元素含量变化 30
4。5 复合生物膜层表面物相分析 31
4。6 复合生物膜层耐蚀性分析 32
4。7 本章小结 33
结 论 35
致 谢 36
参考文献 37
第一章 绪 论
1。1 引言
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骨折甚至各种疾病造成的局部或大范围的骨缺损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周围,而生物医用材料在这些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医用材料指的是一类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医学诊断,继而治疗、修复和置换损坏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1]。在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材料自身的理化性能、生物安全性和可靠性,更要注重其在体内激活机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并使其能够修复并完善受损部位。
纵观材料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临床所用的生物医用材料从现代意义上来讲,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起初,即1960至1980 年,生物惰性材料,该材料可以在人体环境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不易分解,理化性质和力学强度可以较好地与人体环境相匹配,如碳基材料、聚乙烯等。后来,即1980至1990 年,生物活性或可降解吸收材料,该材料能够和体内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即具有生物活性,如生物玻璃和活性陶瓷等。 而1990 年至今,组织工程材料,该材料具有降解吸收性能,并且其本身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生物体内能很好地被内环境降解,并在最终的机体代谢反应中被吸收[2]。
不对人体造成负面影响,在体内稳定不易分解,有足够的机械强度,耐磨损、耐腐蚀、抗疲劳,无排异反应,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逐步降解被人体吸收,是新世纪生物医用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目前常用的基体金属材料大都是不可降解材料,即使采用相关研究技术在这些金属的表面附着有生物活性的陶瓷涂层,在修复硬组织之后,仍要进行二次手术将其取出,患者就要承担相应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近些年来,作为陶瓷涂层的基体金属材料,镁合金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相容性而广泛的被研究者所重视,然而其较快的降解速率使其在骨骼还未愈合之前便失去了机械性能,从而使治疗失效,故如何改善其耐蚀性使其更好地服役于骨骼治疗是当前研究重点所在[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