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台湾,在由农业向工业化社会转化的过程中,物质文明迅速发展,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许多人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人性中贪婪、自私的一面迅速释放,这不仅使社会风气恶化,而且极大地束缚了人自身的发展。这时,作家李乐薇就以优美的笔墨,在喧嚣的都市文明中创作了新的“世化桃源”——《我的空中楼阁》。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好文章,读时感到如沐春风,如饮醇酒;读后仍觉余音绕梁,余香满口。文章有如此的魅力,除高洁的立意,纯真的情感,精美的语言之外,高超的艺术手法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衬景配置相映成趣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描写自己“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一一山脊上的小屋,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独立的”、“安静的”生活的追求。文中处处流露出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自得之乐。
从题目看,此文似应以描写小屋为主,例如小屋建造的缘起、时间,小屋的样式、结构,小屋了布置、陈设以及小屋中的趣事等都在可写之列。但本文却一反常理,直接描写小屋子只有散置各段的几句,而用浓墨重彩描写小屋的外部环境,即衬托小屋的各种景物。因为小屋建在山脊上,首先描写山,小屋点缀了山:“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接着从两个视角描写树,近看“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好的背景”;远观“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山和树是小屋广阔的背景,衬托了小屋的小巧可爱。文章还描写了小屋的土地、天空、花朵、云霞、空气、光线,山路、灯光等。这些景物描写,作者抓住了形、色、光、影,特点突出,动静结合,细腻逼真,妩媚动人。我的空中楼阁
文章不以描写小屋为主,而绘形绘色的描写衬托小物的各种景物;描写这些景物又不忘处处回应小屋,使小屋在周围景物的映衬下更加玲珑可爱,清幽宜人。周围衬景与小屋的关系,恰如绿叶映红花,群星捧皓月。小屋座落在美如画卷的衬景之中,怎不令人喜爱、令人陶醉呢?对小屋着墨不多,却收到情浓意显的效果。我的空中楼阁
对比描写相形见“巧”
写文章利用对比手法是屡见不鲜的,但像《我的空中楼阁》这样通篇用对比,每种景物都用对比来描写,却是不多见的。这些对比描写使景物的形态特点更加鲜明、突出,使抒情主人公的感受更加细腻、真切,真可谓相形见“巧”,比中求胜。我的空中楼阁
文章开篇就描写山与小屋的对比,“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再把小屋与树对比,“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又把土地与天空对比:“论‘领土’只有有限的一点”,“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接着又用“有形的围墙围住的花”与“无形围墙围住的花”(云霞)对比;用破晓的光线和入暮的光线做对比。这些对比写出了景物的大和小、广和狭、远和近、明和暗,巧妙地描绘出景物特点,令人回味绵长。我的空中楼阁
对于山路的描写,似乎没有对比之物,但作者出奇制胜,用上山和下山时的感受对比:“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出外与归来,起点和终点,通过这鲜明的对比,抒发了身居小屋快乐和幸福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