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总要表现出( ) 、 城镇化、 现代科技、 现代民主、 较高的 生活水平、 较高的国民文明程度等发展特点。
A。商业化
B。农业化
C。工业化
现代化总要表现出什么化和城镇化标准答案:C。工业化
进入新世纪后,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情况、新变化,提出了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之后的实践和事实说明,这符合我国国情和目前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强农惠农政策,包括全面取消农业税收、建立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制度、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一补(补贴家庭经济困难住宿学生生活费)政策、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加大对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等,正是在这些政策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不仅明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增强国家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由于对“三农”问题的历史欠账太多,“三农”问题自身也有许多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因此,农业仍是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环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仍明显滞后、农民总体上仍是收入水平最低的社会群体等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能否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三农”的状况。因为它关系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关系到农民的收入、购买力乃至整个国内市场的规模,关系到城乡社会结构转型过程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尽管“十二五”时期各方面任务都很繁重,但仍要继续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现代化总要表现出什么化和城镇化标准答案:C。工业化
粮食安全始终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自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的连续增产,对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这也引发了一些盲目乐观情绪,认为我国粮食安全似已无大问题。实际上,作为一个人口众多、人均淡水和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任何时候都不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掉以轻心。现代化总要表现出什么化和城镇化标准答案:C。工业化
且不说当前出现的带有全球性的若干趋势性大变化,比如水土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气候变化加剧、利益驱动下的生物能源需求剧增等,对全球粮食供给已经和将继续产生的重大不利影响,仅从我国自身的粮食供求形势看也不容乐观。一是近年的粮食增产主要还是恢复性的。199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达10246亿斤,自2004年(2003年粮食总产量8614亿斤)以来连续7年增产,2010年的粮食总产量为10928亿斤,比1998年增加了682亿斤,12年间的年均增长率为0。538%,低于同期0。595%的全国人口增长率。二是粮食产需的区域不平衡进一步扩大。以2010年与1998年相比,粮食产量减少的省(区、市)共有14个,其中东部10省市有8个减少。东、中、西部地区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分别由1998年的34%、39。2%和26。8%,变为2010年的28。3%、45。3%和26。4%。三是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总量不足和品种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同时存在。目前我国生产的小麦、大米、玉米三大谷物能够基本实现供求平衡,但大豆、食用植物油等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缺口却在持续扩大,棉花、食糖等产品也需要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2010年,我国进口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分别达5480万吨和687万吨,这两种产品的自给率已分别降至30%和40%以下,这使得国内农产品和食品市场的调控难度明显加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尽管近年我国农业生产的形势确实不错,但一方面是农业自然资源的约束日益趋紧,另一方面是人口继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在持续增长。必须看到,按我国农业目前的生产水平计,进口农产品的数量已相当于在境外使用了6亿亩以上的农作物播种面积,这相当于我国农产品播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农业发展赶不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速度的矛盾已经显现。因此,“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必须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各类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农业发展的核心是农民的利益问题。如果不能改变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的矛盾,久而久之,农民务农尤其是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就难以保持,那将使我国的粮食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甚至直接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现代化总要表现出什么化和城镇化:http://www.youerw.com/wap/fanwen/lunwen_16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