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设计综合考虑了对施工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支撑位置进行不同高度调整,并考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后,将圈梁顶设置在标高-1。4m处,同时一层支撑中心处标高为-1。80m,二层支撑中心处标高为-6。40m位置,三层支撑中心处标高为-10。40m位置。
(4)基坑顶部处理:降低圈梁的标高后,导致室外地面与圈梁顶部存在一定高差。在初期施工的时候,可以选择将止水帷幕的深搅桩升高至室外地面标高处,作为土方初始开挖和浇筑圈梁支撑时的临时支护。待圈梁施工完毕后,可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在圈梁上部砌筑砖砌体,砖砌体中间设置构造柱(间距3。0m),上部设置800×1200圈梁,加强砌体的整体稳定性,并采用脚手架钢管设置护栏,保护基坑顶部安全。
1。4 设计计算
1。4。1计算条件
(1)根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要求,并且考虑该基坑的规模确定该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重要性系数(侧壁重要性系数) 为 1。1;
(2)土的C、 值采用勘察报告提供的固结快剪指标[1];
(3)本设计中经典法手算部分,土压力计算采用土压力极限平衡理论的朗肯土压力理论:坑外朗肯土压力取主动土压力,并且按三角形分布考虑,坑内开挖面以下背土面的土压力取为被动土压力,土压力系数为:
主动土压力系数:
被动土压力系数:
(4)支撑支锚刚度取值按照相关规范(JGJ120-2012)弹性支点法规定计算[1];
(5)超载取值:取20kPa;
(6)地下水位:本设计取自然地面下1。0m;
(8)支护桩桩长的取用,选用等值梁法所得计算结果和按照各种稳定性要求控制的计算结果中的较大值,配筋按照各工况最大弯矩计算。
(9)配筋按照弹性法各工况弯矩包络图的最大值进行,用经典法手算比较弹性支点法计算结果,得到更加符合工程实况的弯矩取值经验
1。4。2 计算工况
工况1。 进行支护桩的施,并且埋设前期的监测器件,当围护桩体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开挖土方到冠梁底标高下0。1m处;
工况2。 凿桩浇筑冠梁、并进行一层支撑构件施工;
工况3。 待围护桩体达到设计强度100%,且圈梁、一层支撑达到设计强度的80%,然后将开挖土方到二层支撑底面设计标高下0。1m;
工况4。 浇筑第二层围檩、以及进行第二道支撑施工;
工况5。 二层支撑系统达到设计强度100%时,方可继续开挖土方到三层支撑底面设计标高下0。1m;
工况6。 浇筑第三层围檩和支撑;
工况7。 三层支撑系统达到设计强度后,继续开挖土方到基坑底设计标高处;
工况8。浇筑地下室底板(标高-12。8m处);
工况9。待地下室底板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拆掉第三层支撑;
工况10。浇筑地下室二层的梁板结构(标高-8。8m处);
工况11。待地下室二层的梁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拆掉第二层支撑;
工况12。浇筑地下室一层的梁板结构(标高-4。8m处);
工况13。待地下室二层的梁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拆掉第一层支撑;
1。5 监测
为可以正确地指导施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控制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应加强在施工期间的监测工作,实施信息化施工,随时预报,及时处理,并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方法。
1。5。1 技术要求[5]
(1)施工期间应按照监测资料及时地控制并调整施工的进度和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基坑的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