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道德失范现象是现今科技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失范行为?本文从道德约束力的削弱。科学精神的匮乏。功利主义的泛滥以及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引起科学道德失范的内外原因。
关键字科学道德科学道德失范道德约束力科学精神
科学道德是人们从事科学技论文网术活动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指导科学技术工作者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也是衡量科学技术工作者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科学道德在古代已有萌芽,在近代开始形成并相对独立化,而在最近几十年里,科学道德问题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追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是科学研究中道德失范行为日益严重,引发科学道德危机。
这里提到的科学道德失范是指在科学活动中违背科学共同体所公认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思想。感受和行为。它包括伪造学历。伪造工作经历;抹煞前人成果,自我夸张宣传;伪造或篡改原始实验数据;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稿两投甚至多投;强行在自己并无贡献的论文上署名;为商业广告作不符合实际的宣传等。这些失范行为不仅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大量存在,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也极为普遍。这些严重影响了科技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信任,破坏了科学研究的纯洁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的科研水平和科技竞争力。
面对上述表现各异。数量众多的科学道德失范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道德约束力的削弱
所谓道德约束力,既包括内在的道德约束力即科学工作者思想上的自觉约束,又包括外在的道德约束力即科学共同体对违反规范行为的制裁。功利主义的继承人穆勒在论述道德约束力的理论时就注重道德的自觉性和道德良心的培养。他指出,一切伦理体系的最后约束力是我们自觉心中的一种主观感情“,这种主观感情就是良心。人要做违犯我们是非标准的行为必定要冲过这个感情的重围,并且假如我们终于违反这个标准,这团感情大概后来要变成了悔恨,而重视于心上“。从穆勒的论述中可见,内在的道德约束力必须通过科学工作者内心的力量来起作用即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良知的敬畏。这种内心的道德力量的形成,必须由科学工作者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检查,自觉地将科学共同体共同遵守的道德原则。规范内化为内心的道德法则。不过,在这内化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科学工作者的思想境界。文化背景等内外条件的不同,致使形成的内在的道德境界。道德情操也有高有低,而在这种低的内在道德情操支配下的道德行为的选择出现偏差,做出越轨行为,就不足为怪了。就像现在报纸披露的大量的剽窃。抄袭事件等。而且,由于内在的道德约束不具有强制力和威慑力,固很难达到扬善惩恶的效果,必然更加削弱现实中科技工作者对科学道德责任实际承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外在的道德约束力是科学共同体通过舆论制裁。经济制裁等来引导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方面发生变化,自觉地实践道德行为和习惯。现在有些国家在科学共同体内制定了一些较为严厉但大家都自发遵守的行规,谁违背了将失去诸如申请课题。加入团体协会。参与评奖。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严重者被开除等,以此来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不过,尽管最近几年来媒体揭露了大量科学不端行为,但大多时候是遮遮掩掩,语言不详,连违规者的名字都不敢提。更为严重的是,在许多情况下,科学不端行为暴露并被披露后,某些权威学者或行为人所在的单位本着家丑不可外扬和事属小节的心态,对这种恶劣行为不但熟视无睹,不予处理,而且极力袒护,更有甚者反过来对被侵权者予以制裁“。这些情况又给其他作弊者以心理上的侥幸,致使剽窃。伪造者越发大胆起来。因此,以舆论制裁和经济制裁为主的外在道德约束并没有达到其约束效果。
2科学精神的匮乏
一般而言,科学精神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科学精神包括一系列的科学规范和科学要求,也包括科学价值观等。狭义的科学精神是指科学研究上的求真。求实的精神以及批判的怀疑精神。科学是研究探索和掌握事物的规律的,而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科学工作者尊重事实,在工作中占有资料。充分论证,对科学实验工作的每一步骤都要严格。周密。细心。慎重,要反复论证数据的准确性。在对待科学成果时,要客观。不夸大,而且要尊重别人的成果,正确对待荣誉。现在有许多科技工作者在研究中对实验数据进行筛选,只挑选或发表那些对自己的研究有利的最佳“结果。在对待科学成果时,进行虚张宣传,动则就用国内先进“。国内首创“。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填补空白“等褒扬词语。其实,不管有多大创新,总是以前人或他人的成果为基础。前提。出发点的,借鉴。引证他人的观点和材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一定要明确列出援引过的著作。论文。技术资料或注明出处,这是对前人劳动成果的最起码的尊重。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这样做的,达尔文就曾说过:如果没有以往那许多可钦佩的观察者们所收集的大量材料,我决不会写出那些书来,而且也不会在公众的脑海中留下任何印象,因此,光荣基本上是属于他们的“。这些科学家们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科学精神很值得现今的科技工作者们学习。
科学研究还要求科技工作者不应该只会躺在现成知识上重复咀嚼他人的理论成果,而要有批判的怀疑精神。英国科学家毕尔生曾提出:在我们这个本质上是科学研究的时代,怀疑与批判的优势不应被视为绝望与没落的征兆,它是进步的保障之一。“科学的历史是在真理与谬误不断斗争中壮大的历史,科学认识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因此科学的怀疑就成为科学研究的起点。不过,由于中国文化长期以来强调以古代传统和即定原则为规范和标准,对于那些封建伦理,人们视为最高原则,只强调遵守,不允许怀疑。在这一传统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权威的依赖和信任,怀疑精神无法耕植于大众。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