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价值启示
摘要: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后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西方学者高度重视对它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协商民主理论涉及政治合法性。决策过程中的协商。作为治理的协商等内容。协商民主理论符合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对民主政治的发论文网展有很大的启示。
关键字:协商民主;因素;含义;启示
中图分类号:D0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014-02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它强调在多元社会现实的背景下,通过公民参与,就决策和立法达成共识,其核心要素是协商与共识,它的兴起与发展是当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反映。
一。协商民主理论作为新兴民主理论的支撑因素
协商民主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突出新“的特点:
(一)协商民主理论兴起的社会因素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不断发展,西方社会变得日益复杂。首先,社会中存在多种异质的文化,而且不同文化之间交流频繁,因而在政治领域,多元文化特征表现明显。其次,多元文化的发展加深了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分化,那些建立在种族。宗教。性别或者是语言身份上的不同文化团体要求其集体身份得到承认。最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中出现贫富差距拉大以及大规模的不平等现象,这使得公民难以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
面对挑战,协商民主应运而生。协商民主在不同文化之间引入对话机制,在交流与合作中通过对话。讨论和协商来解决分歧与矛盾,从而加深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此同时,还可以将受到排斥的文化团体的声音“引入到协商过程中,证明多元文化国家的合法性。
(二)协商民主理论兴起的现实因素
随时代发展,代议制民主弊端日益凸显:一是议会的平庸化。密尔在其代议制政府中说现代文明的代议制政府,其自然趋势是朝向集体的平庸,这种趋势由于选举权的不断下放和扩大而增强,其结果就是将主要权力置于越来越低于最高社会教养水平的阶级手中“[1]。由此,治理国家的专门性和代议制民主的大众性之间的矛盾产生。二是议会的精英化。代议制民主发展到今天,实际上越来越由少数的政治精英进行统治,多数人难以参与到政治决策。这种精英化的。在一定程度上只属于少数人的代议民主,是得不到人民的支持与响应的。
协商民主作为新兴的民主模式,实现了对代议制民主的超越:与决策事项有关的人都可以参与讨论,防止少数人的观点被忽视;决策前进行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有利于协商中偏好的转换;决策中加强理性思考。公开协商。公共责任等要素,可以减少感性因素,防止盲目地投票。
(三)协商民主理论兴起的哲学因素
协商民主理论是主体间性哲学和交往哲学发展的产物,是新的哲学思维方式在民主理论上的创新。主体间性哲学和交往哲学为协商民主理论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论形态的主体间性哲学为协商民主的正当性提供本体论的支持;认识论形态的主体间性哲学为协商主体之间的理解和沟通的可能性提供认识论的基础;社会历史形态的主体间性哲学为协商民主提供了社会历史角度的解释。而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主体间性哲学思想是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产生的直接哲学基础,成为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代表和主流思想。
二。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发展脉络
(一)协商民主理论的纵向发展脉络
1980年约瑟夫?毕塞特在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并且在文章中提出公民参与而反对精英主义的宪政解释。但真正赋予协商民主动力的是伯纳德曼宁和乔舒亚科恩,二人分别在1987年,1989年发表了论合法性与政治协商和协商民主与合法性的文章。到了20世纪90年代协商民主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1996年,詹姆斯?博曼出版的著作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民主论述了协商民主的条件。1998年,乔?埃尔斯特在其协商民主一书中提出,作为一种政治决策机制,讨论与协商是对投票的替代。而作为20世纪后期重要的自由理论家和批判理论家,罗尔斯和哈贝马斯都支持和倡导协商民主这一新兴的民主模式,罗尔斯为公共理性制定了规则,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协商政治模式。
(二)协商民主理论的横向发展脉络
对于协商民主的含义,经历了一个不断研究拓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协商民主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主要表现在:
1。作为社团组织或政府形式的协商民主
在这种观点上,以梅维?库克。乔舒亚?科恩等为代表。库克认为如果用最简单的术语来表述的话,协商民主指的是为政治生活中的理性讨论提供基本空间的民主政府“[2]。科恩也认为,协商民主是一种事务受其成员的公共协商所支配的社团“[3]。这种社团是正在形成的。独立的和多元的,它的价值将民主本身看成是基本的政治理想,而不只是将其看成是能够根据公正和平等价值来解释的协商理想。
2。作为民主决策形式的协商民主
持此种观点的戴维?米勒认为,当一种民主体制的决策是通过公开讨论――每个参与者能够自由表达,同样愿意倾听并考虑相反的观点――作出的,那么,这种民主体制就是协商民主[4]23。这种决策不仅反映了参与者事先的利益与要求,还反映了参与者接收与思考其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并且得出合理的理性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亨德里克斯认为,在协商民主中,公民运用公共协商来作出具有集体约束力的决策……协商民主的吸引力源于其能够形成具有高度民主合法性决策的承诺“[4]23。从决策的角度来看,协商民主要求容纳每个受决策影响的公民;实现参与的政治和决策平等;自由。公开的信息交流以及赋予理解问题和其他观点的充分理由。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协商过程才能够形成具有民主的合法的决策。
3。作为社会治理形式的协商民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的特征日益凸显,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危险就是异质文化间的对立。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它能够有效回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社会认知的某些核心问题。它尤其强调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促进政治话语的相互理解。辨别所有政治意愿,以及支持那些重视所有人需求与利益的具有集体约束力的政策“[4]24。作为治理形式的协商民主在本质上是以公共利益为目标,主张通过对话达成共识,明确个人责任,进而制定出使公民普遍认同的决策。三。协商民主理论对民主政治发展的启示
当前,社会矛盾复杂化,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必须高举人民民主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协商民主理论的传入,符合新形势下对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很大的启示。
(一)拓展利益表达渠道,促进政策合法化,维护公共利益
首先,协商民主通过对话与协商,使参与者彼此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其次,在协商过程中,不同文化团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提高了参与者的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和参政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政策的执行。最后,协商民主旨在追求公正的公共利益,同时也照顾到弱势群体的利益。协商民主通过公共理性的运用来克服有限理性,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程度。
(二)加强公民素质教育,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协商民主能够培养出政治参与所需的公民美德,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弘扬,如共同体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尊重他人的利益和需求,妥协和节制个人需要等。其次,在协商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集体责任感。通过公共协商,能够使公民意识到政治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勇于承担责任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繁荣。再次,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快速发展,协商民主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理解。通过公开对话。交流与协商,各种文化团体之间保持着更加深入的相互了解,从而成为建立参与持续性合作机制所必需的社会信任的基础。最后,协商民主具有包容性,在协商过程中能够包容存在差异的种族。文化团体,平等对待社会中的异质性,从而能增强多元文化国家的政治合法性。
(三)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型政府建设
伴随着社会新矛盾的凸显,行政管理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错位;对行政权力的膨胀缺乏有效监督;政府行政中存在腐败现象;政府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形式,它既强调运用理性决策又重视公众参与,既坚持多数原则又照顾少数意愿。它可以有效建构现代公共行政。一个充满法治。服务意识和廉洁高效的政府,能够使民众有效地对权力进行监督,使政府更好地发挥其责任。
(四)充分发挥公共理性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协商民主引入对话机制,对话是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这就使我们认识到公共理性在决策中的作用。首先,协商民主强调无论社会地位和权力如何,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发言权。每位参与者都要以理性的思考来表达自己的意愿,最终使达成共识更具合理性,决策更加科学。其次,在协商过程中参与者要对其他人的观点和建议进行理性的思考进而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通过这个过程找到利益的一致点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最后,当协商在一个开放的公共领域进行的时候,理性的质量就有可能大大提高。而理性质量的提高最终会影响到决策结果:理性会更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因为他们反映了所有受到影响的参与者的广泛的诉求,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密尔。代议制政府[M]。汪?u,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12。
[2]毛里西奥?帕瑟林?登特里维斯。作为公共协商的民主:新的视角[M]。王英津,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15。
[3]詹姆斯?博曼,威廉?雷吉。协商民主:论理性与政治[M]。陈家刚,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50。
[4]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及其价值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