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影响因素
1。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日趋增长。面对城市相对短缺的人力资源的现状,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补充力量,农村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开始向城市流动。由于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长期存在及其消极影响,再加之农论文网民工本身工资低廉和城市居住生活费用的偏高,使得农民工将子女携带外出务工的总体成本偏高,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农民工流动的一个副产品――农村留守儿童便应运而生。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大量存在,引发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积极应对的重大问题。
2。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现状
根据全国妇联公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一文得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将近6000万人,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其中58百分号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百分号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百分号有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抚养,13百分号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8百分号为不确定或无人抚养。调查资料还显示,当与他人发生矛盾时,46百分号的留守儿童选择忍让,选择讲道理或向老师与监护人求助的比例均为26百分号。95百分号的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来自身边人的关心。23百分号的留守儿童因打架。打牌。抽烟违反过学校纪律一次,33百分号的留守儿童则因其他原因(上课迟到。早退。逃学。不交作业)违反过纪律。41百分号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行为比较懒散,18百分号的留守儿童爱讲脏话,10百分号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不讲卫生。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中逃学。厌学。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情感淡漠。攻击性行为。退缩性行为。任性。性格孤僻。内向。小偷小摸。无助感。被遗弃感。无价值感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有效管教的严重缺乏。
3。影响因素
关于留守儿童行为偏差问题致诱因素的研究,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切入点和解读,从社会工作这一学科的角度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3。1内在心理因素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形成人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儿童期,也是人早期社会化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对儿童的心理及其自我认知都很重要。所以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他们尤其需要更多的呵护和引导。他们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感情交流,缺少亲情呵护,加上临时监护人的监管不力,使儿童的心理及其自我认知处于非平衡的状态,往往缺乏归宿感与安全感。在遇事不能得到适当的宣泄时,常表现出难以控制情绪。焦虑。内向。抑郁。自闭。自卑。多疑,神经过敏等性格特征,面临着种种心理危机和挑战,易引发他们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人际交往和社会行为方面的问题。因此,应该培养良好品德,引导文明言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他们健康成长。
3。2家庭教育因素
在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家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社会化理论认为,家庭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家庭中,儿童学到了最初的社会生活知识及技能。道德规范。行为习惯等。但是,对留守儿童而言,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其亲力亲为抚养子女的家庭功能已弱化,缺少父母在身边的关爱和支持;另外,家庭所提供的娱乐。温馨和爱是奠定儿童人格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通过共同的家庭活动,家庭成员可满足身心的发展,增强成员间的责任感和亲密感。然而,对留守儿童而言,这种亲密感是很少甚至不存在的。因此,在亲子关系方面,父母与子女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容易造成代际冲突,不能互相理解,导致留守儿童急切寻求外在的保护与认可,容易产生行为偏差甚至是越轨问题。
3。3学校教育因素
由于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许多留守儿童问题也不同程度的表现出来,不仅仅是家庭生活,在学校学习上也表现出了很多的问题。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当留守儿童面临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应当扛起教育留守儿童的旗帜。学校除了发挥固有的教育职能外,还要承担照顾留守儿童的责任。但是学校通常只注重教学,使素质教育流于形式。教师通常关注优生和差生,忽略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
因此,学校应努力创设条件,为留守儿童“的有效教育提供保障。学校可以采用寄宿制。分片管理制。跟踪辅导制等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督导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托管人的联系,共同协商教育对策;加强与社会力量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切实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为学校教育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3。4社会环境因素
儿童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关键阶段,社会环境的作用很强大,加之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很有必要考虑社会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但是媒体给予农民工生存和发展问题关注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其背后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社会没有提供给留守儿童一个健康开放的环境,供其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汲取文化营养和规范自身行为。这是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缺乏父母的监管,处于成长期的留守儿童很容易受暴力。色情等不良社会文化的毒害,导致人生观出现偏差,缺乏理想和对人生的长远规划。并且社会不法分子受利益的驱使,拐卖。诱骗儿童的事件也屡见不鲜,这给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媒体应调整报道角度,在反映问题的同时激发留守孩子的自强精神。
4。小结
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伴随城镇化。工业化而存在,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问题。而且,由于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不会在短期消失,因为它是伴随着城乡二元体制而生,要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从根源分析,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努力。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问题,需要从其自身。家庭。学校及其社会等积极配合和协作,使其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拥有一个健康的环境,促使他们茁长成长。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