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民为本的农村职业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10-0005-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论文网可见,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在为城市培养劳动力,培养离开农村和农业的劳动力,而不是真正为农村培养劳动力,导致农村职业教育严重落后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应该解决农村职业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而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进行思考有助于我们抓住问题的实质。目前,国内关于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探讨有很多,其代表性的观点包括社会性说“。职业性说“。大众性说“等,而刘晓在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一文中提出的职业教育具有生利性。人人性。中介性三大本质属性“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确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坚持以农民为本的思想,真正解决农村职业教育为谁服务的问题,并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走出困境的一种思路。
一。以农民为本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
首先,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村社会呈现凋敝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成为未来农村社会发展的方向。但成年农民由于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和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与指导等原因,无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最终导致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作物产量不高,成年农民为了生存被迫离开土地,选择外出务工。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农村社会出现了留守儿童增多。村落荒芜。老人无人照顾等社会问题。
其次,城市负担不断加重。随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不断涌入,为了维持正常的公共秩序,城市现有的交通。居住。医疗卫生。公共设施等不得不超负荷运转,结果造成了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以及医疗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再次,外出务工人员面临着进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很多青壮年劳动力离开自己的土地来到城市谋求生存发展之路。他们从事艰苦的劳动,却由于缺乏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劳动和服务的质量得不到足够的认可,导致报酬偏低,物质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他们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却因为社会地位低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且,外出务工人员长期饱受与亲人分离之苦,精神需求更是无法得到满足。可以说,农村人在城市的状况令人堪忧。另一方面,农业发展滞后,农村经济发展不景气,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的吸引力不断降低。即使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有诸多不如意,外出务工人员也不愿再次回到生养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不断被征用,外出务工人员无法再回到自己曾经耕作的土地上。不知不觉中,这些城市的建设者逐渐沦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牺牲品。
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以农民为本的农村职业教育,坚持以职业教育的生利性。人人性。中介性三大本质属性为依据,从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服务对象。专业设置等几个方面出发,秉承为农民着想,服务于农民的思想,从经济上。生活上。心理上增强农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进而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而这也正是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主旨所在。
二。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要彰显生利性
职业教育的生利性主要强调农村职业教育应该给每一位农村人带来实际的利益以及利益上的保障,所以,确保农村人口利益的最大化应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办学目标是职业教育价值追求的直接反映,是职业教育体现特色。形成优势的基础和前提。
具体而言,生利性在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渴望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提供农业生产知识。先进的生产和加工技术以及管理知识在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其科学生产,从而实现新型农民的培养。新型农民的培养是时代赋予农村职业教育的新使命,而这也正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契机,即要造就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增强农业。农村的吸引力,使得一部分高素质的青壮年劳动力扎根农村不动摇,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二是为希望到城市生活的青壮年劳动力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帮助其获得一技之长,掌握谋生的本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他们的劳动质量和职业素质,帮助其尽快融入城市。三是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维权意识。与城市相比,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维权意识较差,如何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是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无论是新型农民的培养,还是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维权意识对于其发展而言,都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时代发展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提出的要求。
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应该将培养现代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新型农民。为城市输送高素质。高质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以及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作为自身的办学目标,从而彰显职业教育的生利性。
三。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要强化人人性
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应符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而与办学目标紧密相连的便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农村社会与城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农民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而提升农民素质和能力的关键在于改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从职业教育的人人性这一本质属性出发,科学判定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人人性在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对象的确定过程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将成年农民列为自己的服务对象,目前,成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但是,成年农民受教育水平不高,不仅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不适应,而且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将大批农村现有成年农民培养成既拥有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又具有沟通。协调和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对于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将青年劳动力列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他们是传统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注重对他们的培养,也是适应新时期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要求,青年劳动力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他们不仅是未来成年劳动力的接班人,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同时,在未来城市建设的进程中也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将身体残疾者以及生活困难者列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职业教育是一种容纳性强的教育,要使社会中的各种人和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能在职业教育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帮助他们获得谋生的本领,实现自己的价值,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安定和谐。
农村职业教育主要为农村的发展服务,因此应该面向生活在农村的所有人,而且应该关照其一生,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人人性。
四。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体现中介性
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中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根据地方特色以及地理环境设置与农业相关的专业。这也正是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的最大区别:农村以第一产业的发展为主,而城市则以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主,这一差别必然体现在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上。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当密切结合市场需求,针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色设置相关专业,这主要是为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二,根据本地区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流向开设相关专业。在开设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应当增加与劳动者权益保护。法律常识。城市生活常识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相关的课程。第三,农村职业学校应该前瞻性地设置未来需要的专业,形成若干个优势品牌和名牌专业,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人强我转“,不断加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增长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社会需求与青壮年劳动力联系起来,满足双方各自的需要,从而使得农村职业教育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
与专业设置密切相关的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重视提高农村职业学校现有教师质量,加强多元化教师队伍的建设也必然成为职业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地理环境。地方实际以及劳动者的实际需要开设相关专业,重视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助于彰显职业教育的中介性作用。
五。促进以农民为本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以农民为本的农村职业教育既是一种发展思路,更是一种实践需要。而现阶段的农村职业教育,从教育目标。教育服务对象和教育内容上都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即职业教育的生利性。人人性。中介性这三大本质属性,从而导致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促进以农民为本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实现是时代发展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
首先,应该树立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村人口服务的思想,落实农村职业教育生利性的属性。一是要满足不同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向其提供相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帮助其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要切实提升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在农村职业教育中的比重,将提高农村人口的道德素质和维权意识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三是农村职业学校的领导者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学校定位。发展方向和办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真正做到以农民为本,一切为了农村的未来,发挥农村职业院校促进农村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应该具有国际化视野,将向国外输出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作为自己最终的办学目标。
其次,应该树立职业教育为当地服务的宗旨,落实农村职业教育人人性的属性。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实质上就是农民知识化的过程和农村社会城镇化的过程。向成年农民和青年劳动力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不仅是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更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途径。因此,应该扩大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群体,将一切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需求的成年农民。青年劳动力都发展成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其受教育的需求。这样,不仅有助于落实农村职业教育的人人性,有助于农村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更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社会的安定。和谐,从而加快实现城镇化的步伐。
再次,应该结合当地经济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开设相关专业,建设多元化师资队伍,落实农村职业教育生利性的属性。职业学校的领导者不可盲目跟风。盲目攀高,应该在深入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察地方特色,结合地方实际,高瞻远瞩地开设相关专业。一方面,要将新型农民所需要的农业生产知识作为自己开设相关专业的依据,重视涉农专业的开设以及从事现代农业职业所应具备的生物理化。农业生产和管理基础知识。生产和加工技术。市场与营销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沟通。协调和管理等新型农民所需要的能力的培养,使得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最终实现将大批新型农民培养成职业农民的理想。职业农民的培养是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的战略选择和重点工程,是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更是有中国特色农民发展道路的现实选择。另一方面,要将外出务工人员所需要的生产技术知识作为开设相关专业的依据。农村职业教育不仅肩负着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使命,也肩负着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使命。
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实现其中介作用的另一个因素是谁来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这也是农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一般而言,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提供教育和培训的重任,因此,职业学校应将提高师资质量作为自身发展的重中之重。但是,真正解决谁来为农村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比如,要允许并鼓励农业能手。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建设多元化教师队伍,鼓励接受过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青壮年劳动力走进田间,走进工厂,真正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实现农村职业教育的中介作用。
从体现农村职业教育特色的生利性。人人性。中介性三大本质属性出发,坚定不移地发展以农民为本的农村职业教育,不仅是解决当前城市。农村各种社会问题的需要,更是缩小城乡差距。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对于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状态。发挥青壮年劳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势以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综合国力上也将做出巨大贡献。
以农民为本的农村职业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