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考
学科。专业和课程是构成高等学校的三个基本要素,任何一所高等学校都必然包含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所以,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三大基本建设,这三大基本建设的水平。质量和状态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类型。层次和特色[1-5]。湖南农业大学茶学论文网专业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在茶学学科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茶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茶的应用领域的延伸对茶学专业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蓬勃发展中的中国茶产业迫切需要有更高质量的高等茶学教育作为支撑。在这种新形势下,改革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素质和能力培养,加快茶学专业建设势在必行。本文旨在分析茶学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茶产业。茶学学科发展对茶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就茶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提几点看法。
一。茶学专业建设现状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是由著名茶树育种学家陈兴琰教授。茶叶审评专家陆松侯教授。制茶专家朱先明教授等创办,1958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的高校中最早建立的茶学本科专业之一。1982年,茶学专业和茶学学科被确定为湖南省五个重点专业和湖南农业大学两个重点学科之一。此后,茶学专业一直是湖南省重点建设专业。1982年在全国农业院校率先成立实验课教研室,将茶学专业的所有实验课统为一体,实施专业技能规范化;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茶学专业于1988年在校内创建具有自主经营权的湖南农业大学实验茶厂,1989年在离校20余公里的长沙县干杉乡建立了自行管理,自行经营的长安实验茶场“,1999年,湖南农业大学征购了该茶场,更名为湖南农业大学长安教学实习基地“;2003年国家教育部与湖南省政府确定在本专业共建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茶学专业被国家科技部定为国际茶叶深加工技术与理论培训基地“;茶学专业2008。2009年分获教育部一类。二类特色建设专业。2010年茶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建设团队。2005年以茶学深加工研究成果为基础在全国创建了植物资源工程专业。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壮大,茶学专业不断发展壮大。茶学专业现有教师14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7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高。知识面广。科研能力强,是一个有着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光荣传统的优秀团队。茶学专业现有茶叶加工实验室。茶树栽培育种实验室。茶叶审评实验室。茶叶检验实验室。茶叶生化实验室。茶文化实验室。类茶植物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等八个专业实验室,另有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省部共建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科技部药用植物资源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湖南)和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面积3000?O。拥有价值近3000万元的现代先进仪器设备。拥有自主经营权的湖南农业大学实验茶厂和自行管理。自主经营的长安实验茶场“,基地建有会议室。教室。师生公寓。篮球场。公共食堂等设施,设茶树品种园。生产试验茶园。茶叶加工厂,拥有名优茶。普通红。绿茶。乌龙茶加工机械。湖南农业大学实验茶厂和自行管理,自行经营的长安实验茶场“两个教学实习基地分别于2005。2007年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学实习基地“。此外,茶学专业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的双百富民工程“,先后与20多家省内外知名的茶叶企业建立了学。研。产三结合的实习基地,构成了茶学专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网络,为学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充足的场地和条件。
近5年,茶学专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湖南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科技部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湖南省十五重点科技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和横向合作科学研究项目35项。十一五期间,鉴定科研成果12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或参编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6部。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优化了科研和教学平台,也为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为中国茶学高等教育和茶叶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之一,是新时期茶学专业教育改革和茶学学科体系改革的倡导者与开拓者之一。茶学专业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获得认可。1989年茶学实验室被评为国家教育部先进实验室,1990年建立实验课新体系,强化实践教学“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3年自主经营办基地,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构建茶学专业教学新体系,培养农工贸复合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获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全国农林院校中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二。茶产业。茶学科发展对茶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1。茶产业对茶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中国是茶的祖国。五千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开始利用茶叶,唐宋以后茶成为中国的国饮“,长盛不衰。从唐代开始,茶从中国传播到世界各地,十九世纪中后期,茶叶出口占中国出口总值的80百分号,垄断着国际茶叶市场。进入二十一世纪,绿色消费的热潮在世界掀起,古老的茶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目前,茶已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茶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以来,中国茶产量都在100万吨以上,位居全球第一,出口数量和金额居世界第二。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并既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出口国和消费国。
茶产业是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一个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深厚。农工贸结合紧密的劳动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产业。茶学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很有特色的专业。当前,茶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连续多年茶叶出口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国内茶叶消费持续升温,热点不断,从福建乌龙茶到云南普洱茶再到湖南黑茶,饮茶有利于社会和谐和个人的身心健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征服了新生代的消费者,国内饮茶人口基数快速增长,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国内茶叶消费量就翻了一番多,内销成为驱动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目前传统茶产业正走向多元化,传统茶产业正面临着技术升级和茶的应用领域的延伸。蓬勃发展中的中国茶产业迫切需要有更高质量的高等茶学教育作为支撑[6]。
2。茶学学科发展对茶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专业,一般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专业是在一定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成的,所以说学科是专业的基础,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同时高质量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又会给学科建设增加活力。
从茶学学科的发展趋势来看,现代高新技术,如生物技术。食品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化工技术等影响和渗透到茶学学科,现代茶学是应用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和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知识和技术体系。学科跨度大。与多个相关学科的互通性强。知识体系庞大。应用性很强。茶学科技的加速发展。综合化发展趋势,加剧了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教学内容有限性的矛盾,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主动索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茶产业和茶学学科的特点使得过窄的专业面。单一的知识结构将不能适应茶产业和茶科技发展的需要,必须培养培养基础宽厚。动手能力突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及创新能力强,有商品意识与竞争意识,掌握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叶贸易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胜任茶树育种。茶树栽培。茶叶加工。茶叶品质审评与检验。茶业经营管理。茶叶营销贸易。茶文化推广以及类茶植物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的技术推广与开发。生产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茶业技术人才。
三。茶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考
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科为依托,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茶产业对人才要求为准则,不断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已成为今后茶学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发展的方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茶产业正在向现代茶产业转变,茶产业链的延伸使茶产业内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茶产业的技术升级和茶叶的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传统茶学与食品。饮料。药学。日用化工及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文化学等紧密衔接。相互渗透,使茶学学科形成了多学科全面交叉融合的态势。为适应这些变化,必须拓展茶学专业的内涵与外延,改革茶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特色突出。知识覆盖面更广。人才适应性更强的新的教学体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茶产业各环节的人才需求状况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综合素质的要求,与行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企业领袖等共同研究茶学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对原来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修订,制定出新的培养方案,据此修订茶学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革新教学内容,构建与茶产业发展需要相吻合的先进的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根据茶产业内涵拓展,茶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的现实,加大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力度。通过邀请具有丰富的产业经验。理论水平高的一线技术专家和国内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专家一起编写专业教材,建立一整套富有产业特色。紧跟学科前沿。反映产业发展趋势的特色鲜明的茶学专业教材体系。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把茶叶加工学。茶树栽培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专业主干课程建设精品课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编写几门专业主干课程的双语教材,实现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提升专业课程双语教学质量。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湖南省茶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动力,加快专业硬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聘请国内茶叶行业各科研院所和优秀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茶文化专家来校作兼职教授,通过引进相关学科的优秀博士生等方式,优化专业教师队伍。通过建立专业课教师培训。交流。进修制度,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进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以省部共建茶学实验室和国家茶学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整合实验室建设资源,提高茶学专业教学实验条件。充分利用校。院两级公共实验平台,结合省部共建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湖南农业大学茶叶研究所“的建设工作,提高茶学专业实验装备条件。改造升级目前已有的八个实验室,建设类茶植物功能成分提取分离及生化分析实验室“和茶叶深加工中试实验室“。利用茶学专业与植物资源工程专业在师资。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等方面存在天然的互通性,在两专业建设中优先考虑两专业资源共享资源,特别是高端实验设备的共享,以此实现新老两个专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建双赢。
通过更新。添置校内湖南农业大学实验茶厂和长安教学实习基地茶厂和茶园的茶叶加工设备。茶园管理设施,包括茶园喷灌系统,六大茶类初。精制加工设备,茶叶冷藏库等等,进一步改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条件,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有关实践性教学的规章制度,确保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和效果,巩固我校茶学专业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的国内领先优势。不断总结茶学专业的改革和建设经验,逐渐凝炼出一套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规范,为高等农业院校茶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促进全国茶学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
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