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F320;F2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7-0018-03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各地区也逐步论文网探索出了符合区域实际的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全国各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差异十分明显,实现程度极其不均衡。因此,为了准确了解和把握全国各地区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实际情况,我们有必要构建一套符合具体国情和农情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实现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一。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主要遵循客观性。重点性。可行性。可比性。导向性和动态性六大原则。

1。客观性原则。统计的核心价值在于客观。真实地反映实物发展的情况和面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其首要原则便是从的基本国情和农情出发,使其适合整体以及各区域的实际情况,但同时还要充分借鉴和参考其他国家和国际权威组织的评价标准。

2。重点性原则。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农村甚至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因此,该评价指标体系不可能将农业发展的所有情况都反映出来,只能选择一些重点领域和环节进行评价。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应突出反映农业生产手段。生产能力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内容,在生产手段中,尤其要反映物质装备投入。农业产业化程度和科技进步水平等方面的情况。

3。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建立的根本目的在于实际运用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水平作出测度。因此,指标的设置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首先,指标的设置应尽量简练。直观,一些与农业现代化没有很大关系的指标一律不采用,以避免细节过多而难以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进而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其次,数据的获得应比较方便,除了个别情况外,大多数指标最好选取国家或地方统计资料中的数据或者仅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简单计算和处理。在统计口径上,也最好能跟国家统计口径相一致。

4。导向性原则。评价指标的设置不仅要对过去和现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情况作出检验,同时,对未来有重要影响或者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也要有所涉及,以便于对农业工作的开展进行引导。现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大,可持续发展受到一定制约。因此,在指标的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这一问题。

5。可比性原则。农业现代化既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又是一个国家性和区域性问题。因此,大部分评价指标的设置应保证其在不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可比性,一些具有较强地方特色的指标尽量不用或者少用,从而扩大指标体系的适用范围。

6。动态性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但总体来看,还是强调其过程含义的居多。正因为如此,学术界才有第一次农业现代化和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的说法[1]。这也就是说,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动态的概念,随着经济。社会和技术的发展,其具有的内涵也在不断进步和变化。因此,评价指标的设置应具有动态性,要能够反映不同阶段的农业现代化内涵和发展水平,体现静态与动态的有机统一。

二。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参照杨万江等学者的观点,如果将农业现代化视作一个系统,那么可以把其实现程度分解为最基本的4个子系统,然后根据需要及相关内涵,再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二级系统和三级系统[2],并设置相应的一级。二级和三级评价指标。

一级指标包括农业生产手段。农业生产能力和结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4个方面。首先,农业现代化最核心的内容应是投入和产出水平,也就是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手段和生产能力,这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基本指标。其次,从世界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经验看,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科林?克拉克以及霍利斯?钱纳里等经济学家早就提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第一产业在国民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将会逐步减少,第二。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会不断提高。再次,虽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不属于农业发展本身的内容,但是农业现代化的最终目标却是要促进农村发展,以此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因此,从广义上讲,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标志。在参考国内外众多观点后,可以将其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级评价指标。最后,关于农业生态环境,如上文所言,评价指标的设置应有一定的导向性,在当前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宏观背景下,这一指标的设置也是必须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导向。

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1)在农业生产手段方面,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这六个方面清晰地揭示了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手段,但是由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反映出来,作者在将其排除的前提下,把另外五个方面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和条件,即用物质装备投入反映现代物质条件情况,用农业科技水平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情况,用农业产业化程度反映现代产业体系情况,用规模经营水平体现现代经营形式情况,用从业人员素质体现新型农民培育情况。(2)在农业生产能力及结构方面,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是反映农业产出水平和生产能力的两大基本指标。此外,粮食安全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目标之一,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应将其单独列出,作为评价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方面。而对于产业结构指标的设置,上文已经说明,这里不再赘述。(3)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农民生活质量是我们首先要关注的范畴,这符合中央以人为本“。保护农民利益的一贯方针;城乡一体化水平是反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指标;由于农业现代化应充分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因此,应将就业水平作为评价指标。(4)在农业生态环境方面,生态良性水平是必不可少的指标。此外,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着直接关系,且当前我们将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作为农业三大能力“建设之一,因此,应将抗自然风险能力单独列出。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各个二级指标的具体情况和包含的内容设置三级指标。三。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情况

在遵循以上六大原则和基本思路的前提下,作者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一套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的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以上相关指标的具体解释为:

1。标准化农田比例:按照一般解释,标准化农田是指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喧的稳产农田。因此,该指标能综合反映农业道路。灌溉。土地整治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计算公式为:标准化农田面积/农田总面积。

2。从业人员人均用电量:该指标主要反映农业生产中电气化的实现程度。计算公式为:总用电量/从业人员总数。

3。从业人员人均机械总动力: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该指标主要反映农业生产中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使用情况。计算公式为:农业机械总动力/从业人员总数。

4。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该指标用来反映农业现代化中化肥化的实现情况。计算公式为:化肥总施用量/农田总面积。

5。良种普及率:良种化是农业科技化的重要内容。该指标用来反映农业生产中良种化的实现情况。计算公式为:良种播种面积/播种总面积。

6。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科技人员数:该指标反映从业人员拥有科技人员的数量和农业科技化推进的基本情况。计算公式为:农业科技人员总数/从业人员总数。

7。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该指标用来定量评价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和促进作用。其计算可以参照农业部科学技术与质量标准司颁布的公式: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其中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物质费用产出弹性×物质费用增长率-劳动力产出弹性×劳动力增长率-耕地产出弹性×耕地增长率。相关具体指标可参照农业部规定确定。

8。农副产品加工率:该指标反映农业加工服务及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情况。计算公式为:加工农副产品产值/农业总产值。

9。国家级龙头企业数:农户+合作组织(或基地)+企业“是农业产业化最成熟。最稳定的模式之一,龙头企业更是该模式中的中坚力量。该指标主要反映龙头企业的成长发展情况。

10。龙头企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该指标主要反映龙头企业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计算公式为:龙头企业产值/农业总产值。

11。从业人员参加合作组织的比例:合作组织可以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主体。该指标主要反映农民组织化的实现水平。计算公式为:参加合作组织的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总数。

12。从业人员人均耕地面积: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该指标反映农业规模经营的情况。计算公式为:耕地总面积/从业人员总数。

13。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农民受教育程度是体现农民基本素质和新型农民培育情况的主要标志。该指标反映农民接受学历教育的基本情况。由于农民个体受教育情况差距较大,因此该指标在应用时一般以现行学制年数作为不同系数进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计算。计算公式为: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WiEi/从业人员总数。其中,Wi表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数,Ei表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农民受教育年数的系数。依照现行学制年数,其相应的系数一般为:文盲0。小学文化程度6。初中文化程度9。高中文化程度1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6。

14。受过职业培训的从业人员比例:从当前情况看,职业培训和教育对于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作用不言而喻。该指标主要反映农民受职业培训的情况。计算公式为:受过职业培训的从业人员数/从业人员总数。

15。从业人员人均农业总产值:该指标体现人均劳动产出情况,是反映劳动生产率的核心指标。计算公式为:农业总产值/从业人员总数。

16。单位面积农业产值:该指标体现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值情况,是反映土地生产率的主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农业总产值/种养总面积。

17。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农产品种类,该指标主要反映单位土地面积的粮食产量。计算公式为:粮食总产量/耕地总面积。

18。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该指标主要反映粮食安全的总体形势。计算公式为:粮食总产量/全国人口总数。

19。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该指标反映农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总体地位,据此说明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基本结构。计算公式为:农业总产值/GDP。

20。农林牧渔各业产值之间的比例:该指标主要反映农业内部农。林。牧。渔各业之间的产值比例,据此说明农业内部的产业结构。

21。农民人均纯收入: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是三农“政策的重要目标,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根据国家统计口径,该指标包括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类,以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指标进行体现。

22。农村恩格尔系数:该指标是指农村居民个人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是反映农民消费情况和生活质量的国际通行指标。计算公式为:个人食品支出总额/个人支出总额。

23。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该指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和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的关键指标。计算公式为:城镇人口数/人口总数。

24。农村劳动力就业率:该指标反映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被吸纳情况及农村的整体就业形势。计算公式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数/农村劳动力总数。

25。森林覆盖率:该指标主要反映森林植被的覆盖情况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情况。计算公式为:森林覆盖面积/国土资源总面积。

26。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该指标主要反映水土流失。农业生态建设和治理情况。计算公式为:水土流失面积/国土资源总面积。

27。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率:该指标反映农业土地资源质量的改善情况。计算公式为:(报告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基期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率越高,说明土地资源的质量改善情况越好。28。农业成灾率:该指标主要反映现代农业防灾。抗灾和减灾等抗自然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计算公式为:农业成灾面积/受灾面积。

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上一篇:农业灾害风险保障制度建设及國外模式经验借鉴【3824字】
下一篇: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397字】

香格里拉森林资源保护调查研究【3199字】

长沙市农业科技发展研究【4280字】

铁岭县农业产业化的路径思考【2306字】

针對区域循环型农业经济...

野生花卉茬农业观光园的景观應用【1393字】

重构组织化农业推广框架...

重庆市农业补贴的现状分析【1847字】

完善注册會计師行业监管...

MEFP战斗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BOT模式在中国高校后勤设施管理中应用研究

浅谈小學语文教學生活化【1329字】

會计理论体系构建浅探【2113字】

基于紫薯浓缩汁的营养曲奇研制

關于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的思考【2281字】

微合金化压铸模具钢力学性能任务书

以工作室为模式的电子商...

上海市收入差距扩大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