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出口企业质量监督员管理机制
管理的过程就是协调企业与政府部门。企业内部之间的工作过程,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比较高效地单独或同别人一起完成预期设定的目标。因而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论文网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的确,沟通是管理的高境界,许多企业管理问题多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良好的沟通,可以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达成绩效目标。沟通不良会导致生产力。品质与服务不佳,使得成本增加。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开放市场逐步形成,人们在享受充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商品的质量越来越关注。为顺应这种形势,做好质量管理与把关工作,很有必要对出口企业的质量监督员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形成一套科学方法和管理措施,填补质量监督员管控上的空白,进一步规范质量监督员的申请。培训。考核。发证。管理。监督等工作,建立健全激励与奖惩。培训与考核等制度,进一步发挥质量监督员的作用,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监管体系和监管网络,努力提高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控制水平。检企互动起来,减少企业因对相关知识的不了解而产生的问题,不断提高检验检疫工作的有效性。
目前,绝大多数出口企业按检验监管的要求,均配备了相应数量的质量监督员,从事着产品质量管理。签发产品质量相关证明等工作,对促进企业质量提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质量监督员的管理依据仅有江苏出口商品生产企业质量监督员管理规定(试行),比较单一,不够具体,对管控的有效性研究不多。缺少一整套完整的质量监督员管理机制,没有具体的工作规范和管理措施。这就导致了不少企业的质量监督员仅流于形式,失去了他们的本质作用。部分企业的质量监督员只是培训发了证,根本就没有从事质量监督工作,有些企业质量监督员兼职报检员,大量从事报检工作。很多出口企业也没有一个有效的制度来对质量监督员进行管理,质量监督员的作用发挥不够好。
出口企业普遍存在着质量监督员的问题,一是质量监督员的定位问题。质量监督员作为检企联系的纽带,应准确解决好在检验检疫部门和出口企业的定位。二是质量监督员的管理方法与措施。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方法和完善的措施,来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三是质量监督员的后续监管。对出口企业来说,质量监督员是持续的,连续的,但很多企业对质量监督员的后续管理跟不上,导致很多人履行职责不够好。
所以,建立一套有效的出口企业质量监督员管理办法,要求质量监督员严格遵守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指导培训。监督和管理,形成一些很好的约束措施,找准质量监督员在检验检疫部门和企业间的定位,督促企业建立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相关要求,并做好记录;督促企业按照国内外强制性技术规范。标准。合同要求组织生产。包装其出口产品。督促企业对年度出口商品的生产。管理及质量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及时。准确地向检验检疫机构反映产品质量安全情况;督促企业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按照检验检疫机构要求办理相关进出口业务。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与规范,将质量监督员管理纳入对企业的监督工作中,监督。指导实施出口商品的检验工作,并代表所属企业如实签发检验检疫机构所需的产品质量证明材料。通过一项规范,几个制度,纳入诚信管理系统,解决质量监督员可有可无的认识问题,通过机制,发挥质量监督员作用,使质量监督员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有效,助力企业质量提升。
检验检疫局结合出口工业产品生产企业分类管理办法的实施,重新组织所有企业质量监督员进行申请。培训。发证,并纳入管理台帐,在下厂检验监督时,检验员随机对质量监督员情况进行检查与询问,告知相关规定与要求,明确其权利与义务,要求企业负责人支持质量监督员工作。作为主管部门,检验检疫局定期召开质量监督员座谈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每年底组织年度审核,抽部分人员进行考试,了解整个质量监督员队伍情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局具有一定的研究与实践基础,拥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拥有多年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检验检疫局成功研发。运用了风险评估系统和诚信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系统研发经验,为出口企业质量监督员管理机制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与基础。
建立出口企业质量监督员的评价机制和方法,开发质量监督员管理系统,对质量监督员进行全面管控,纳入诚信管理系统,互享资源,全面约束,研究制定出质量监督员的动态调整机制,并与企业的分类管理相挂钩,多维作用,共促管理的效果。◆
浅谈出口企业质量监督员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