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就被中国人所传颂,孝作为一种传统美德一直指导着我国养老实践的进行。用我国学者曹立前和高山秀的话来说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养老思想实则是孝的思想[1]。孝文化的传承,使得中国尊老、敬老蔚然成风。一方面,它作为伦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促使子女对父母尽赡养的义务,使老有所养、老有所终,不仅有助于解决家庭养老问题,还增进了父母与子女的交流,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团结。另一方面,传统统治者大力推行“以孝治天下”,使孝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润滑剂,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2]因此,在当今这个人口老龄化、代际关系危机和孝亲关系淡化的时代,发扬传统孝文化的精华,构建全新的孝文化,对于解决当前养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3 研究设计
为达成上述研究目标,我们于2016年7月- 8月分赴江苏、山西两省,以江苏省南京市和苏州市以及山西省太原市、孝义市和运城市为调查地点,在这五个城市中对年龄在16周岁以上的农村村民和城市居民采用方便抽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所用问卷紧紧围绕“孝与养老观念”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共包含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涉及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主要涉及孝的认知与态度;第三部分是养老观念,主要涉及对不同主体的养老责任、养老方式、养老保险以及传统养老观念的认同。调查共发放问卷1440份,回收问卷1353份,回收率为93。9%,其中有效问卷1347份,有效率为93。5%。在有效问卷中(见表1),农村的共有586份,占调查总体的56。1%;城市的有756份,占43。5%。为了保证所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所有回收的问卷均由调查员认真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最后采用社会统计软件SPSS对其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是单变量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
表1 调查对象省份和居住地的基本情况
频率 百分比
居住地 城市 756 56。1
农村 586 43。5
4 研究发现
4。1 城乡居民对孝的基本认知来自优I尔Q论T文D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本部分我们主要考察的是调查对象对孝的认识,包括对孝的地位、意义的认知。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封建道德,已经过时了”、“孝敬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家庭和睦的关键”、“只有对父母有孝心的人,才会对别人有爱心” 6个陈述,考察城乡居民对孝的基本认知。这6条陈述都是选择题,共包含“很同意”、“基本同意”、“没法说”、“不太同意”、“很不同意”5个选项,依次赋值为5、4、3、2、1。也就是说,数值越大,意味着城乡居民对孝的基本认知越认同。接下来我们对孝的基本认知进行单变量描述统计,主要从均值方面进行考察(见表2)。
表2 孝认知认同度均值分布表
关于孝的认知 N 均值 标准差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344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