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晋到南北朝,徐州始终没有脱离战争苦海。南国政权与北国政权紧紧围绕徐 州发起战争。这个阶段是我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持续时间高达 270 年。直至公元
581 年,年轻的隋文帝带领大军一举攻占徐州,四面应敌,才实现了国家的再次统一。 自唐代伊始,徐州即成为了各地与京城相互往来的漕运关卡。其中,漕运咽喉是位于 徐州的埇桥,它与唐朝经济发展存在密切关联。到宋朝时,徐州成为了南北地区的地 势冲要,直接影响了诸葛郡的安全。到元明清三朝时,徐州成为了南北京都的主要连 接点。为此,但凡改朝换代,徐州都会受到战乱波及。
纵观近代,由于时代背景较为特殊,地位区位相对较独特,不少战事也在此地开 展,因而徐州成为了我国的重要焦点地区。这也为中国军事文化提供了诸多遗存。
抗日时期,徐州成为了中国与日本抗战的中心地区,以徐州为关键的陇海铁路线 周边还爆发了史上颇为著名的徐州会战。数据显示,在此地开展的台儿庄大战成功围 歼日军 1000 多人。在这个时期,徐州留下了诸多军事遗存,如徐海道署遗址、抗战纪 念设施等。
(二) 丰富的军事遗存
九里山位于徐州的西北部,形状如同蜿蜒的虬龙,风景端庄朴实、悠久的历史感、 舒适奔放的灵性,是古彭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徐州这座城市群山环抱易守难攻,据 古史记载,自春秋鲁成公统治时期至新中国建立,以徐州及其周边地区为焦点开展的 大小战事就有 400 多起。
徐州之所以被称为彭城,源于彭祖。彭祖据说是黄帝的后代,善于养生,深懂饮 食,精通房中术,并偏好研究烹调,因而其被称作中国烹饪鼻祖,也是我国的第一位 厨师,传说他因为烹调雉羹,进奉给尧帝获封,建立了大彭氏国。
徐州是汉高祖的故乡,汉高祖青年时因避战乱到沛城北三里地安居落户,因而当 地曾提出“丰出沛养汉刘邦”之说。汉高祖 10 年,其亲征归来经过沛县,为解家乡思
念之情而特地于沛宫摆设大规模的酒席,邀请父老乡亲一同饮酒作乐,甚至挑选 120 名少年合唱歌曲助兴。酒后,汉高祖亲自高歌,并作诗《大风歌》,儿童也跟着附唱。 赋歌过后,高祖舞弄利剑,倍感神伤。他向沛县父老坦承,虽已在长安居住,但百年 后仍要魂归故里。文献综述
徐州市区现存的军事堡垒,大多在黄河沿,云龙山,老东门等周围,如云龙山碉 堡群位于云龙区云龙山北坡,建于民国时期,是控制徐州城的重要制高点,沿登山要 津有碉堡 11 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碉堡呈椭圆形,半地下式,地高一米,内约两米, 大多都保存完好。
(三) 浓厚的战争文化
徐州的军事文化历史悠远,,而浓郁的战争文化,是徐州是在历史长河中行进的标 杆,也是徐州地道文化的重要表现。徐州是一个被战争文化的城市,其战争文化表达 的更是淋漓尽致。楚汉相争、萧规曹随等经典成语与其背后的战争股市,是中国军事 文化不可或缺的篇章。而“九里山下古战场”等耳熟能详的诗歌更是传颂中华大地。 战争文化的浸染养成了徐州人独具特色的风格习性,比如喜欢吃大饼、吃饭讲究盘大, 但生活却注重节约等。不少地区还用于丰富的军事内涵,如“大营”等。徐州人秉性 十足,历代烽火造就了徐州居民的耿直剽悍个性,普遍徐州人拥有好勇轻死的正义精 神。经过千百年的战争沉淀,徐州拥有丰富的军事文化资源,为徐州经济、社会发展 乃至未来经济建设带来巨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