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源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有力的,而其中,农民工是这支力量的重要组成,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不言而喻的贡献。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2010)将新生代农民工明确定义为: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满16周岁,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1]。当下,农民工在我国已经不是一个十分统一的群体,在内部结构上产生了分化。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进城务工农民工总数达到15335万,这之中,16到40的群体比重约为65。9%。2014年进城务工农民工总数达到16821万人,这之中,16岁到40岁的群体比重约为57%。虽然40岁以下的农民工所占比重由2010年的66%降低为2014年的57%,但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仍占我国的农民工数量的一半有余。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进程中成为了中流砥柱。他们与改革开放初期第一代进城农民工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因此他们对城市和农村有着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生活以及工作期望值、社会认知等。甚至有的呈现出一种内卷化趋势:即农民工只认同于自己的这个特殊群体。退回农村,他们做不了合格的农民;融入城市,他们不容易跨越摆在眼前的文化和制度上的差异与障碍[2]。他们新的个人行为导向,对城乡发展和管理产生新的挑战与影响。论文网
虽然,各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管理方式和培训制度等,但在新生代农民工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技巧上,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区和不科学之处,这势必会导致对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甚至是社会的发展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在组织社会化视角下提出具有指导性的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
(一)受教育水平整体有所提高
据王春光调查表明,老一代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仅才2。91年,新生代则达到3。27年,高出0。36年。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明显比老一代农民工要高。新生代农民工文盲低约8个百分点,小学低约7。6个百分点[5]。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教育水平仍然比较低下,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他们注重长远发展,对个人和家庭前景有着更长远的认识。
(二)外出发展动机强
新生代农民工在外出发展动机上已不仅仅是纯为了经济收益,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如果第一代农民工是为了赚得相对于在家做农活更多经济上收益。那么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生长于较为优越的条件,没有经历过贫穷挨饿的困扰,外出打工则是为了追求更好地发展机会和改变生活方式。即从经济型转向经济型和生活型并存或者生活型[4]。
(三)择业观表现出较强的流动性和选择性特征
第一代农民工由于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都只是小学文化甚至是文盲,因此他们所能够从事的行业和职业也都受到很大限制。而新生代农民工在义务教育改革和中职院校扩招影响下,知识水平相对有了较大改善,他们中大多数都拥有初高中文化,部分是大中专毕业生,许多人还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因此,他们不愿意再像他们父辈一样从事那些又累又脏又苦的工作,而是期望能够从事条件优越、待遇较好且能够学到技术、增长知识、对未来发展有利的工作。如果理想与现实出现较大落差时,他们就会选择辞职跳槽。
(四)公平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
第一代农民工劳动报酬及外出打工的参照系是农村的老家,他们觉得只要打工赚的比在老家种地多,他们就甘愿为了那份微薄的收入而忍受各种欺压、压榨。而新生代农民工比照参照系则不一样,是城里当地人收入待遇。当他们发现过低的工资不能体现他们的价值、自身价值得不到实现以及与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时,他们不会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并且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较高的文化程度为新生代农民工与不公平待遇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他们懂得通过法律等一系列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