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1,10-邻菲罗啉为原料采用溴化钾为催化剂,在浓硫酸和浓硝酸存在的条件下,合成了化合物1,10-邻菲罗啉-5,6-二酮,利用1,10-邻菲罗啉-5,6-二酮为中间产物合成了配体L。在常温条件下并培养了 [Mn2L2Cl2]Cl2 单晶。采用单晶衍射仪(CCD)测定了单晶结构。结果表明,L与金属Mn2+离子形成了为双核金属配合物,晶胞参数为:a(Å)=8。985(3) ,b(Å)=10。311(4) , c(Å)=13。450(5),α (◦)=91。338(8) , α (◦)=91。338(8) ,β (◦)=93。552(9),γ (◦)=98。937(9) ,Z= 1。9456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1,10-phenanthroline-5,6-dione was synthesized via the reaction of sulfuric acid, nitric acid and 1,10-phenanthroline in presence of potassium bromide as catalyst。 Afterwards, the L and it’s Manganese complex ([Mn2L2Cl2]Cl2) were synthesized。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verified by CC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n2L2Cl2]Cl2 in triclinic crystal space group p-1 with Mn2+ distorted octahedron coordination The cell parameters: a(Å)= 8。985(3), b(Å)= 10。311(4), c(Å)= 13。450(5), α (◦)= 91。338(8), α (◦)= 91。338(8), β (◦)=9 3。552(9), γ (◦)= 98。937(9), Z= 1 。
Keywords: Phenanthroline derivatives, metal manganese complex, crystal structure
目 录
1 前言 4
1。1 配位化合物概述 4
1。2 邻菲罗啉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4
1。3 1,10-邻菲罗啉-5,6-二酮的合成方法 4
2 实验部分 4
2。1 仪器和试剂 4
2。2 1,10-邻菲罗啉-5,6-二酮的合成 5
2。3 配体L的合成 5
2。4 配合物的合成 6
2。5 晶体结构测定 6
3 结果与讨论 7
3。1 晶体结构分析 7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1 前言 论文网
配位化合物(简称为“配合物”)是一类拥有特征化学结构的化合物,是由中心原子(或离子,统称为中心原子)和其围绕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位体/配体)完全或部分通过配位键的结合而形成,旧称“络合物”。包含由离子或中心原子与几个配体分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的形式相结合而形成的复杂分子或离子,一般统称为配位单元。最早的、有记载的配合物是在1740 年由德国人 Diesbach 合成的普鲁士蓝,但又通常认为1798年 CoCl3·6NH3 的发现是才是配位化学的开始。A。Werner(1866-1919 年,法国-瑞士化学家)是近代配位化学的创始人,他在 1893 年提出配合物的正确化学式和成键本质[1]。配合物因其具有种种独特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并且对其逐渐深入的研究,使配位化学成为化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并逐渐渗透到生物[2]、医学、材料、科学等许多学科中[3]。
多年来,邻菲罗啉及其金属配合物一贯受研究者的关注,其原因在于它们具有丰富结构和在医学[4]、催化剂、农药和荧光分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刚性结构的1,10-邻菲罗啉,金属离子与两个氮原子刚好可以形成稳定的五元螯合物,1,10-邻菲罗啉环又是很好的 π 电子受体,既能稳定低价态的金属离子,又能对过渡金属和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配位能力,所以研究工作者广泛应用1,10-邻菲罗啉,用来合成1,10-邻菲罗啉衍生物及金属配合物,并成功应用于众多领域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