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设计依据 14
5。1。3供电电源 14
5。1。4电缆线路敷设 14
5。1。5防雷接地 14
5。2供水 14
6经济技术指标 15
6。1投资估算 15
6。2运行费用 16
6。2。1电耗 16
6。2。2运行费用汇总 16
7工程进度 17
8结语 17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1绪论
1。1恶臭来源
恶臭作为一种感觉公害,正在引起全球重视。目前,恶臭污染已经成为全球七大环境公害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化学品使用量的增加,其中包含很多不为人们所熟悉的恶臭物质。这些恶臭物质扩散至大气中,已经严重危害了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规律。由于治理技术及管理方式的落后,导致在有工业和生活相结合的城区恶臭污染问题突出。恶臭物质的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可分为动植物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三类。工业污染源是恶臭污染发生的最主要来源。污水处理厂、制革厂、造纸厂及石油化工企业都会产生严重恶臭。皮革行业由于耗水量大、添加化学辅料复杂、污水治理难度大、污染物浓度高、恶臭影响突出,而被列为国家严格控制的重污染行业。
1。2恶臭的危害
恶臭危害主要有六个方面(1)危害呼吸道系统:人们突然闻到恶臭气体,就会产生反射性的抑制吸气,减少呼吸次数,深度变浅,甚至停止吸气,即所谓的“闭气”,妨碍人体正常呼吸。(2)危害循环系统:随着呼吸的变化,会导致血压和脉搏的变化。如氨等刺激性气体会出现血压先降后升、脉搏先慢后快的状况。(3)危害消化道系统:经常接触恶臭气体,会使人厌食、恶心,甚至呕吐,严重得发展为消化功能减退。(4)危害内分泌系统:经常受恶臭气体刺激,会使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功能紊乱,影响机体的代谢等活动。(5)危害神经系统:长期受到一种或多种低浓度恶臭物质的刺激,会引起嗅觉失灵、嗅觉疲劳等问题。“久闻而不知其臭”,使嗅觉丧失了第一道防线,但脑神经仍然受到刺激和损伤,最后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失调。(6)对精神的影响:恶臭使人烦躁不安,思想不能集中,工作效率降低,判断力和记忆力下滑,影响大脑的思考活动。文献综述
1。3恶臭处理的国内外发展
有机合成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有机、无机废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中以带有恶臭气味的气体最为突出。发达国家从20 世纪50年代起开始重视对恶臭气体污染的研究,并制定了对恶臭气体的测定、评价、控制等一系列法律法规。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物法,因具有显著优点而得到很快发展,其中尤以荷兰、德国、日本等取得的成效最为显著。另外,美国推行建立在动态嗅觉测试法和扩散模型预测的基础上的非现场测试。用动态嗅觉测试法测定排放源的臭气浓度,然后将数据输入大气扩散模型进行预测。并且向新扩建企业推荐最佳实用技术(BACT)用于控制恶臭污染。荷兰规定使用嗅觉计方法测定恶臭浓度,并将嗅觉计测定排放源的恶臭浓度输入扩散模型(LTFD)中,预测受此影响的周边环境是否在一定的响应时间内超过某一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日本、韩国等针对的是恶臭排放单位的控制,对有组织排放的排放筒、无组织排放的厂界均制定了排放限值。标准的应用依赖于现场样品采集、监测分析的数据,根据测定的结果与标准中相应的排放限值进行比较,判定恶臭排放单位是否超标。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近些年来对恶臭气体的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3年我国颁布了(GB14554-93)《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了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等恶臭污染物的排放浓度限值。该标准的制订与颁布填补了国内恶臭环境标准的空白,是我国恶臭污染防治工作的一座里程碑。2009年环保部决定修订该标准,在《关于开展2009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的通知》 (环办函[2009]221 号) 中下达了《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