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地处江西省余江县中南部,位于116°41′E~117°09′E,28°04′N~28°37′N,位于信江中下游,为鄱阳湖平原向江西省北部山区的过渡地段,总面积约为140 km2(图2-1)。研究区地形较为复杂多样,以低丘岗地为主,中部为河谷平原,南北有少量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7。6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788。8 mm [15]。土壤类型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其中水稻土分为潜育、淹育和潴育水稻土三个亚类,红壤仅包含一个红壤亚类。成土母质有红砂岩、红砂砾岩、河流冲击物和第四纪红粘土等[16]。土地利用方式则主要以林地、水田、旱地为主,且交错分布。主要作物有红薯、油菜、芝麻、和花生等,是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图2-1 研究区及土壤采样点位置图
2。2 土壤样品采集及实验室分析
预测样点是在研究区的规则网格(1 km×1 km)内进行采样,一共采集土壤样品129个,用于STN的空间预测。129个土壤样品中,潴育型、淹育型、潜育型水稻土和红壤四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样点分别采集了72、4、6和47个;水田、旱地和林地分别为68、45和16个。另外,为了验证各空间预测方法的不确定性大小,在研究区内随机、均匀采集67个验证样点来评价各方法的预测精度,验证样点包括了各种主要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所有土壤样品均是在2007年11月农作物收割完成后采集。土壤全氮使用半微量开氏法测定得到STN的含量[17]。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2。3 空间点面拓展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图斑连接方法分别是土壤采样点的STN含量值与所在采样网格法(Grid)的连接法(PGr)、与土壤图斑的连接法(PSt)、与土地利用图斑的连接法(PLu)及土壤—土地利用复合图斑(PStLu)。图2-2为PSt和PLu方法的示意图。以PSt为例,采样点STN含量值与土壤类型图斑的相连接时,若该土壤类型图斑里有只一个样点,则用此样点的STN含量值赋予该图斑;若土壤类型图斑内有两个或多个相同类型的样点,则用这些样点的均值赋予该图斑;若该图斑中无采样点,则采用距离相近相似原理,使用与该图斑距离最近的同类型样点的STN含量值赋予该图斑(如图2所示)。PLu方法与PStLu方法的原理与PSt方法相似,PLu方法在将采样点STN含量值与采样网格连接时,将每个网格内样点的有机碳含量值赋予该网格,对于极少数无采样点的网格,则使用其相邻网格内的采样点的均值赋予该网格,而PStLu方法是将土壤类型图和土地利用图进行叠加,生成新的土壤—土地利用复合图斑进行赋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