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多重乳状液结构的制备
先形成内相的O/W型或W/O型乳状液是多重结构乳状液的常规制备方法,之后经过外相乳状液混合乳化而最终形成O/W/O型或者W/O/W型乳状液,多重结构乳状液依据Bancroft规则和Ostwald相体积理论而形成。不同的多重结构乳状液制备步骤,又可以分为两步乳化法和一步乳化法。一次性同时加入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乳化剂,将油相和水相经过混合一步乳化形成的多重结构乳状液被称为一步乳化法,其操作简便工艺简单是特点,但是得到的多重结构的稳定性和相分布往往不可控制。
一步乳化法中相转变温度(PIT)法和相转变体积(EIP)法是按其转相条件不同而区分的,EIP法则是日常较多使用的,PIT法因为它的可逆性,在制备时多重结构乳状液的产率比较低而很少使用。多重结构乳状液的一步EIP法制备过程如图1。2所示:很多专业学者都曾在制备多重结构乳状液中使用一步乳化法。国外科学家使用Span 80和CremophorRH40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用一步PIT法将多重结构乳状液制备成功,78℃是体系形成多重结构的PIT[3]。
图1。2 一步EIP法制备W/O/W型多重乳状液
在制备过程中进行两步乳化是两步乳化法的特点,通过采用EIP法或自然乳化法先制备得到内相为O/W型或W/O型乳状液是第一步,第二步在制备的乳状液中加入外水相或外油相乳化形成W/O/W型或O/W/O型乳状液,如图1。3。这些通过两步法而得的多重结构乳状液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具有再现性,所以两步乳化法得到普遍的使用。目前所出现的外力撞击法、微毛细管法以及微流控技术法皆是以两步乳化法为依据而发明的制备技术。在研究多重结构的科学家中,有人在制备单分散型多重结构乳状液时分别用了微流控技术法和微毛细管法,所得粒子的形状和大小都比较均匀。同时研究表明要控制液滴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内外水相间的渗透压来实现,例如将线性糖类溶解于水中,但遗憾的是液滴无法控制其形成的均匀程度。另外还有使用外力撞击的方法使普通乳状液液滴的形状发生改变,其过程是外水相中的水进入到油相变为内水相从而形成多重结构乳状液,但是相对于前面介绍的微流控技术法和微毛细管法而言,其性能相对较低[4]。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图1。3 两步PIT法制备W/O/W型乳状液
1。1。3多重乳状液结构的不稳定性
在热力学上来说多重结构是不稳定的体系,是因为多重结构具有特殊的双层界面膜,这种特殊的结构在动态中处于平衡,而界面膜在内相时会转化成更稳定的的态势,在Ostwald熟化的协同作用下,小液滴在內相中发生聚集,会在油相上形成与凸形界面相反的界面,进而连通外水相,扩散到外水相中去,这种情况会破坏多重结构,使其转化为普通的乳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