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生问题行为调查分析及教育思考
一。问卷调查
培智学生通常伴有多种情绪。行为障碍,其高发的问题行为对正常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干扰,也往往影响了周围同伴的正常学习和人身安全,让一线的特教教师深感头痛和无奈。为全面了解本校培智学生问题行为的特点和表现,本校以韦小满教授修订的论文网儿童适应性行为量表为蓝本,编制了萧山特教学校智力落后学生问题行为量表,对全校168位学生以教师问卷的形式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成因,为开展有效的行为干预和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依据。该量表分八大类行为,如课堂破坏行为。不顺从行为等,35个具体问题行为条目。量表根据学生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分频繁。经常。偶尔。没有“4级记录。
二。结果分析
1。问题行为表现突出
本次调查共检出问题行为学生136名,占总数的80。9百分号,但在每一类行为上又表现不同。问题行为出现率高,带有普遍的问题行为有课堂破坏行为。不顺从行为。情绪不稳定。多动。不良习惯及古怪行为等。其中最突出的是多动行为,有94人,占总数的55。6百分号;其次是课堂破坏行为和不良习惯,分别有71人占42百分号和68人占40。26百分号。
2。问题行为原因多重
调查结果显示,八类问题行为原因多重,但又具有共同特征。主要以学习无趣和达到目的为主,其次为寻找乐趣。感官刺激。学习无趣主要跟智障学生自身身心障碍有密切关系,智力的落后导致其认知。言语。沟通等能力低下,学习的可接受度狭小。而较多特教教师缺乏深厚的专业背景,导致教学单一,也是造成学生对学习无趣的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达到目的“是低幼儿童经常采取问题行为的主要目的,由于智障学生智力与低幼儿童相仿,加上先天语言发展障碍,只能借助问题行为进行沟通,与人交际,实现个人要求。
3。教师的干预措施标本不兼治
统计显示,教师处理问题行为最常用的措施为口头制止,其次为言行制止。行为指导。在一般情况下,教师采取的这些措施都有不同程度的即时效果,但对促进良好行为的发生未能起到良好效果。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了解问题行为所具有的特定功能,采取的干预措施缺乏针对性,所以达到的效果也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从根本上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频率。
三。教育思考
1。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参与度
立足课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参与度能有效减少课堂的破坏行为。多动和刻板等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个别化教育和结构化教学,全力打造特教课堂新范式,让每一个特殊学生都能建立规范,乐于学习。
学校提出,教师要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教学目标,并细化到每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培智学生多动行为最为突出,注意力不集中,教师需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量,进而减少诱发问题行为的因素。针对日益增多的自闭症学生群体,还可以积极推进结构化教学,采用图片。照片。关键文字等视觉媒介,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内化和掌握。同时选用较为简单的教材,采用小步子教学,降低任务难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同时,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2。培养交际能力,加强适宜行为表达
调查显示,培智学生欠缺基本的交际技能,常用问题行为来表达自身需求和情绪。为此,近年来,学校不断增加相关个训课程。目前已开设自闭症训练。多动症训练。语言治疗等多类课程,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教育支持。借助课程,结合日常训练,学生习得和使用图片。手势等交际技能,学习在人际交往和表达需求时使用适宜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同时,在班级文化布置中,我校还积极利用结构化理念,通过视觉提示,设置图文并茂的班级日课表。一日流程图。情感表达区。技能学习区等多个功能区域。
3。开展行为矫正,减少问题行为发生
对培智学生矫正异常行为,建立适当的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非常重要。近年来,我校大力加强学生的行为管理,通过积极构建学校―班级―个人“三个层级的行为干预,全方位。立体化地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通过思想引领―实践跟进―个别矫正“实施策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习得良好的行为表达,形成适宜的行为表现;借助行规儿歌―代币强化―个别化行为干预“等手段,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激发学生良好的表现欲望。学生的身心现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校多管齐下强化行为养成,深入探索行为矫正策略,努力把公民教育落到实处,初步构建了培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
培智学生问题行为调查分析及教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