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根据家庭居住地特征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比较 17
4 讨论 18
4。1 根据年级特征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分析 18
4。2 根据性格特征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分析 19
4。3 根据接触程度特征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分析 20
4。4 根据家庭居住地特征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分析 20
4。5 随班就读对普通儿童的影响 21
5 建议 22
5。1 增加认识,加强合作,促进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的接触 22
5。2 善用激励,提高特殊儿童班级地位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附录 26
1 引言
1。1 问题提出
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是指将特殊儿童安排进普通学校,使其与正常儿童在同一个班级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安置形式。国外很早就开始了有关方面的研究。60年代末期,北欧地区的特殊教育领域率先主张特殊儿童的日常生活模式应尽可能地向主流靠近;70年代中期,美国的一场“回归主流”运动宣扬了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安置在一起的思想;80年代初,日本掀起了旨在将所有儿童送入普通学校的“统合教育”运动;90年代初,《萨拉曼卡宣言》在西班牙则提出了一种“全纳性教育”的理念——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教育所有学生。这种重视特殊儿童参与平等的一体化趋势也给我国的教育发展带来了启示。至80年代末,《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中“随班就读”一词被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在此之后,有关于随班就读的办法和文件相继出台,并且随班就读在我国的多数地区得到具有可行性的验证。源Q于D优G尔X论V文Y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如果仅仅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来举例,根据在2013年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公布的数据,我国儿童的患病率在3%~5%以上,也就是说,在一个50人的班级就有1~3个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为特殊儿童提供融入普通儿童群体的平台,使其在较少受到限制的环境中接受教育,是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由此,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
在小学随班就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随班就读会受到诸如设备条件、社会态度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们对特殊儿童和随班就读的态度是影响特殊儿童个体发展和随班就读效果的重要因素。”[ ]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在进行班级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会无法避免地与普通儿童,即同伴产生交流与互动,而“同伴接纳程度是同伴群体对个体喜欢或不喜欢、欢迎或拒绝的态度反映,是个体在同伴群体中社交地位的反映。”“态度指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或人格倾向。” [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之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基础阶段及关键期,而“同伴的接纳能够增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帮助他们提高自尊,促进情感发展。” [ ]在双方交往期间,普通儿童对于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会对双方的发展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与随班就读有关的及与普通儿童对于随班就读的接纳态度之相关研究成为了当前随班就读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大部分地区所选取的是调查法,从而探究的是儿童即学生的角度对随班就读的接纳态度。这一方面的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略有差异,有研究指出小学阶段的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普遍持排斥、不接纳态度[ ],而另一类似研究的结果表明:小学阶段的普通儿童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同伴接纳态度通过干预可以有显著的改善[ ]。因此,本研究选择探究小学阶段普通儿童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接纳态度,并且试图探究性别等因素与普通儿童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