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通识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51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9-0108-02

[本刊网址]h论文网ttp://www。hbxb。net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人才培养目标,它决定了教育活动的本质。通识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高情远致。和谐自由。博雅信达的健全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通识教育的倡导始于古希腊,随着近代西方大学教育的兴起而得以发扬和勃兴。20世纪初,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而传人中国并产生实践影响。但是,通识教育的核心理念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却源远流长。

古人认为,教者,政之本也“,历朝历代都重视教化。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君子“,最高目标是内圣外王“。因此,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注重德性修养,以人伦道德教化为基础,追求博学与贯通,旨在培养胸怀博大,关注民生的人。

一。注重自身德性修养

以人伦道德教化为根本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一大突出特点。最早记载有关教育内容的典籍中记载,帝日:夔,命汝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咏言,声衣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日: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帝尧强调要培养正直而温良,宽厚而严肃,刚强而不暴虐,自信而不自傲的人。

君子“是古代人才培养的标准。诗经?淇澳有云:瞻彼淇澳,?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侗兮,赫兮暄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如切如磋“赞扬君子的道学文才,如琢如磨“赞扬君子的审思自修,瑟兮侗兮“赞扬君子的举止娴雅,赫兮喧兮“赞扬君子的宽广胸怀。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赞扬了君子道盛德善,人们不能忘怀。

先秦时期孔孟等强调君子当仁“的思想,孔子强调君子应具备五德,恭。宽。信。敏。惠。即恭谦。宽厚。诚信。敏思和慈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五德之间也不是各不相干。相互隔离,而是融会贯通。相互包含的。如果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孟子以为夏。商。周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认为三代“设教立学无非是以人伦道德教化人,亦即是以人伦道德塑造人的道德人格。

汉代董仲舒指出:古之王者明于此,设库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教化行而习俗美也。“把人伦道德教化置于学校教育的中心。同时,他发扬儒家伦理道德精髓,提出其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三纲五常“,其中的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基本要求。

两宋程朱继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宣扬弘扬正大光明的美好品德,弃旧图新,追求最完善的道德境界。朱熹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认为教人为学首先要使学生明义理。会做人,而非沽名钓誉。争权夺利。他认为,学校之设,所以教天下之人为忠为孝也。“,要以圣人之德“和贤人之学“为培养目标。

二。注重通达博识

既强调广博又强调专精。孔子日:君子博学于文“。古人自小学习庞杂的知识文化,所学内容涉及多方面。按中国最传统的古礼,儿童过八岁就开始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即生活的基本技能和迎来送往为人处世的礼节。同时开始学习小艺;十八岁束发,行冠礼以后人大学。朱熹在(大学章句)序记载: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人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大戴礼记?保傅篇中记载: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小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内容包括五礼。六乐。五射。五御。六书。九数。五礼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六乐即: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大武等古乐;五射即: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御即: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六书是古代学童练习写字的材料,为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出来的6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而大艺指的是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可以看出,古人学习内容不仅包括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还包括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但仅仅注重学问的广度还不够,教育者还强调学问的深度与精度,要求处理好博学与专精的关系。朱熹认为,为学须先立大本,其初甚约,中间一节甚广大,到末梢又约……近日,学者多喜从约而不于博注之,可以考研其约。“为学者要先确立学问的大方向,从简单的小范围开始,然后再力求广博,然后在广博的基础上再求专精。治学必须重视专精,因为治学贵专而不贵博,盖惟专为能知其意而得其用,徒博则反苦于杂乱浅略而无所得。“因此,必须在广博的基础上专精,博专结合,才能更好地修身穷理,将知识融会领悟适得其用。

既强调知识结构又强调思维方法。孔子日: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学和思要有效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要求学习小艺和大艺可以看出,传统教育思想重视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但知识的掌握只是前提,目的是提升认知,进而能考察万物,总结出道“,即客观事物发展规律。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淮南子云: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礼记?大学云: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朱熹提出要即物穷理,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强调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将其总结为理性知识。这无不体现了古代传统教育思想对归纳。演绎思维的强调。同时,传统教育还重视整体思维,易。系辞传下日:天下之物,贞乎一者也“,庄子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而相互感应的思想,既把天。地。人作为整体,又将。地道。人道联系起来,反映出古代学者的整体思维。既强调知识积累又强调结合实践。古代传统教育非常重视笃行实践,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曾告诫弟子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中庸教育为学者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要将所学之识坚定地付诸实践。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要知中有行,行中有知。颜元也提倡亲身实践,主张身实学之。身实行之“,认为因行得知“,将实学和实习作为教学的要旨。

三。注重社会责任

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价值观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终极目标。古代教育家把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结合,内圣之道与外王之学融为一体,既包含完善自身的主观目的,又服务于治国兴邦的政治需要。梁启超曾经说过: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内圣是指要通过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身修养,使德。才达到至高境界。在此基础上,对外施行仁政和王道,治国安邦。可以看出,内圣是手段,而外王才是目的。古代传统教育思想中的三纲八目,为君子的成长展示了进修阶梯。其以修身“为本,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为内圣“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王“功夫。如果只做到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四目,那只能算是独善其身“,而若能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便是兼济天下“了。

因此,君子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觉悟,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应满足他人需要。君子也应有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胸怀,不仅关注自家,也要顾及他人。君子更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感,关心苍生,怀抱天下。只有通过修己安人“,才能实现经过之远图“,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

概括起来,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蕴含了深刻的通识理念,这些经几千年淘洗的思想观点至今仍发挥着旺盛的精神力量,在教育价值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观等方面都对现代大学通识教育起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通识教育理念

上一篇:中國传统书院的仪式教育活动及其现代价值【6202字】
下一篇:中國传统文化對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5936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