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救治之道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243-03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

网络的便捷性。公开性和及时性增加大学生获取信息的论文网来源,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丰富了国际视野。但是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有的信息发挥了传递知识。增长见识的作用,有的信息淡化了责任意识,滋长享乐思想。网络世界是一个多元价值共存的空间,各种西方自由主义思想。非主义思想在网络上广泛存在,这些思想。观念冲击着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迷失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他们不再追求发奋图强。脚踏实地的精神,不再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只关心物质享受,用金钱标准评判一切人和事,许多大学生沉溺于混杂信息之中,不辨是非。美丑与善恶,最终会造成价值观混乱,导致其价值迷惘。“[1]另外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踏实求学意识欠缺,学习无用论“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现象广泛存在各个高校,有这样一个调查报告:相当数量的学生因考试不及格而被挂科“,最严重的一个班30多名学生中有20人将拿不到学位。这些学生中既有大一新生,也有即将毕业的学生,挂科“学分累计最多的超过60分。

(二)网络语言异化

异化是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出现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2]。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区别于传统交流媒介所需要的语言,起初是为了适应人们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习惯,希望能用简短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感后来逐渐演变成具有暴力化。粗鄙化和庸俗化为特点的网络语言充斥其中,这些语言和我们主流社会所倡导的礼貌。文雅。风度。含蓄的语言表达相背离。网络语言异化具体表现为:第一,散播谣言。因为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在网络事件没有被证实的情况下散播谣言,给新闻当事人造成名誉和精神的双重伤害。第二,使用谩骂。攻击性的语言。大学生把在现实生活中对老师对同学对朋友对社会的不满转化成语言攻击,现实中可能碍于面子,但是网络的虚拟性隐藏性为大学生在论坛。博客。微博等平台使用脏言脏语提供了条件。第三,热衷于道德审判。某一网络热点事件发生后,大学生以道德标准来评价新闻事件,并且自己摆在道德审判官的角色,缺乏分析事情来龙去脉的理性思考,盲目地。随大流地。一边倒地批判当事人,甚至用攻击性。侮辱性的语言责骂当事人。第四,语言表达追求莫名其妙。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激情有个性的社会群体,为了追求标新立异,为了凸显个人价值,为了体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学生对于创造各种网络新词乐此不疲,鄙视不懂网络词语的人,很多学生无论在口头表达还是书面写作中喜欢使用大量网络用语。大学生以制造偏离逻辑。语法和修辞规范的‘奇言怪语’为时髦,以发表粗制滥造。肆意恶搞的‘胡言乱语’为潇洒,以传播黑色。黄色。灰色信息为乐趣“[3]。

(三)网络诚信缺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无信不立“一诺千金“等都体现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诚信的民族。在网络社会中,人是一种虚拟的存在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对话,既然是每个人代表一种符号也就没有必要提供真实身份,这就为网络诚信缺失埋下了隐患。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提供虚假信息。在求职网站上填写虚假信息,撇去不利于自己求职成功的客观事实,刻意用不真实的语言包装自己,编造社会经历。伪造获奖证书。提供虚假学历证明,给招聘单位留下良好印象。在微博。微信。MSN。QQ。易信等社交平台进行聊天是谎话。空话连篇,完全不为自己说的话负责任。第二,网络剽窃。网络信息的公开透明。网络资源的丰富便捷使大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浏览他人的学术成果。突出表现在写学术论文时,大学生们往往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而更多依赖中国知网。百度文库。豆丁网等网络资源,未经许可转载他人的著作,未经注明来源直接使用他人观点,以一种复制粘贴。东拼西凑。草草了事的心态完成论文写作。第三,网络犯罪。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能较快掌握一门新的技术,部分学生出于好奇。部分学生出于对黑客的崇拜,也存在部分学生为彰显自己实力,刻意研制计算机病毒并大量传播,为了一己私利入侵学校的网络系统,入侵老师和同学的个人邮箱获取他们的个人信息。少部分同学为了非法占有他人财产,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盗窃。诈骗。这部分同学更多是利用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网络社会中的不诚信行为会使社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不信任感,也不利于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将来踏出校园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自我意识增强但认知能力不足

大学生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渴望脱离父母的管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敢于尝试新鲜的东西,但是认知能力比较差。因为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很容易被事物的美好表象所迷惑,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当面对网络世界的各种信息他们很难做出正确判断,容易在网络世界迷失自我。处于18~24岁的大学生,是心理层面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的主要阶段,社会道德意识不强,往往凭借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隐蔽性而肆无忌惮地从事着各种网络失范行为。“[4]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种平民教育“,很多大学生仍然表现出一种身份的优越感,但就业。工资收入的现实给大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失落感。大学生除了要面对学业压力外,还要承担来自父母。老师。社会和就业的压力。网络恰恰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宣泄情绪。逃避现实困难。体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肯定的途径。(二)网络技术异化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伟大成果,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成比例地威胁着人类。当我们沉浸于科技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要清楚意识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席卷全球的网络狂飙在以其迅捷的速度生动的形式和浩瀚的容量传递知识与信息的同时,也以其特有的方式大刀阔斧地去人文化,它从时间和空间上根本改变了传统道德的信息交流方式。道德评价标准和人的道德运动方式。“[5]网络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它具有的虚拟性使大学生们可以自己设定身份参与其中;网络世界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无边界的第三空间,很难受到相关机构的监管。因此很多现实中不敢做。不能做的事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自己目的。网络在给我们提供无限丰富的资源的同时也在绑架我们的社会生活。网络技术的功利化色彩越来越浓,技术不断进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但是技术也在不断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网络作为工具的使用价值得到提升但是失去了人文价值的引导。

(三)社会环境因素

一方面,目前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必然触动一部分人的固有利益,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爆发。独生子女政策产生了大量的4-2-1“家庭,大学生的养老压力增大;同辈群体之间的恶性竞争,一次次刷新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最高纪录,就业压力空前巨大,在缺少良好的引导。疏导机制的情况下,他们往往选择网络作为释放压力的排气阀“,将对现实的不满用谩骂的词语表达出来。社会中的郭美美炫富事件。药家鑫事件。复旦黄洋事件。官员的贪污腐败事件等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动摇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是网络法律法规不健全。网络法制建设滞后,导致网络管理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管理部门对于一些网络犯罪行为常常处于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6]网络道德教育只靠社会舆论只靠人们的自觉是不够的,虽然从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但一部分法律法规对网络行为规定太过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惩处措施不够有威慑力。法律宣传不到位。

(四)教育目标与现实需求脱节

一方面是家长教育过多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精神。情感上的关怀,家长忙于工作缺乏与孩子沟通交流,孩子在现实中得不到父母的关注,将情感转移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寻找存在感。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忽视对网络道德的教育,大学公共思修课的教材比较陈旧没有随时代变化而推陈出新,大学老师在讲课时局限于传统德育教育,局限于教材内容,只是注重理论灌输,只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不重视网络道德的教育。

三。改进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路径

(一)利用传统道德文化丰富教育内容

网络道德虽然是一种新的道德形式,但是它不能脱离社会道德而独立存在,仍然属于道德的范畴,这就决定了它们之间存在关联性,并且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具有当代意义的价值观念。如先义后利。修己达人。诚信慎独。知行合一。中庸里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大学提出三纲领八德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价值观念都是可以用来教育学生的宝贵资源。另外增添网络道德教育模块,学校开设网络道德是什么“网络失范行为研究“网络人格培养“等课程,帮助大学生明确网络道德概念。明了网络失范行为。意识到网络道德失范后果。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曾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7]。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麦克莱伦也指出:任何人都不能被灌输,因为实践美德要求一种自觉意识和自由选择的素质。“[8]要实现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改善离不开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所以应该特别注意对大学生进行慎独“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

(二)加强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一般观点和根本看法,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价值观念,不是这样的价值观念,就是那样的价值观念,总会有一种价值观念为人所把握,总会有价值观念为他解释生活的意义。“[9]在进行价值观教育中注意运用美学原理,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告诉学生们网络技术对人生只是具有工具意义,只有审美态度才能回到生命自身,要用审美态度去看待网络世界。用审美态度来引导科学态度,科学才能健康发展,才能有益于人类,科学也需要美好的情感来滋润“[10]。

(三)发挥朋辈引领作用,发挥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作用

朋辈群体亦称同群体,是非正式的首属群体或初级群体,指年龄与社会地位相近者的结合体。“[11]法国作家莫罗阿曾说过: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还好的教育者。因为在同辈群体中,没有等级分明的权威体系,群体成员的关系显得亲密。经常而且主要是平等相处。“大学生普遍认为同辈之间是通过平等的态度和语气互相交换意见和看法,彼此之间有着共同或相似的生活环境,因此往往就某一个问题达成共识,即使存在不同意见,他们也不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如果与老师观点发生冲突,往往会认为这是老师在教育自己,自己处于被动。不平等地位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效果。朋辈作用启发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朋辈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即学生群体中的意见领袖。这需要教师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教学并更多融入学生生活中,在与学生交流中发现并培养意见领袖,使之成为班级工作的好帮手。通过意见领袖对存在网络道德缺失行为的同学给出指导和建议,在一定程度上比教师的直接教育更有优势。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欧文指出消除那种容易使人性产生罪恶的环境,罪恶就不会产生。代之以适于养成守纪律。讲规矩。克己稳重。勤勉耐劳等习惯的环境,这些品德也就可以形成。“[12]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受欢迎的大学生网站,在校园网站上开设社会热点问题评析栏目。教授解读热点问题。定期安排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充分利用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推送积极健康向上。体现正能量“的精品软文,既丰富大学生知识也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进而抢占网络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帮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碎片化信息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抵制负面影响。

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救治之道

上一篇:大學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2927字】
下一篇:大學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對策探究【3709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