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教育管理中道德情感的缺失和应对

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人才培育和科学研究,其工作性质不光有很强的学术性,当中的精神因素也不容忽视。自教育诞生以来,道德就是其内在文明因子。道德情感不同于人呱呱坠地时便会用哭泣表达自身感受的自然属性情感,它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是一种社会属性的情感论文网,它是人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之上,对现实生活中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是否符合一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高校教育管理之所以需要道德情感作用的发挥,不仅因为现代教育管理面临诸多伦理困境和道德风险,也是因为道德情感作用的发挥有助于教育目标的最大化实现。由此可见,富有道德情感的教育管理活动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的管理意义和文明意义。

一。高校教育管理中道德情感的缺失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生物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及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在生物学领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他认为人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强调情感的动物性遗传,由此便逻辑地导致了一种荒谬的教育思想,即唯理智教育。唯理智教育把培育高技术。高理智。高效率人才当作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当中重视理性知识传播,轻视情感经验的积累;重视言语。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轻视情绪感受能力。情感表达和情感表现能力的培养“。在当代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模式是唯理性教育模式,这一模式虽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却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伦理学家丸山敏秋指出在唯理智教育的影响下,学生知识丰富但是却缺乏真正的感动之心的体谅“。美国教育学家麦克默林也认为目前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注重学生情感和意志方面的人格和经验的培养。受唯理性教育模式的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常常偏重于道德原则的理性解释和机械。重复地喊口号而不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这就容易导致道德规范和学生的情感需求无法契合,而当道德规范无法通过情感机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时,学生实际思想道德水平便无法提高。在此情况下,如果仍一味地强调道德规范及其重要性的理性解读,而不深入探究道德教育中情感机制的积极作用,进而改变教育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学生的思想便可能出现紊乱和有失偏颇,甚至产生抵抗情绪。

纵观当今高校的教育管理现状,学校教育管理中对情感现象的关注明显不够,学生的情感诉求。教育者的情感需求。管理者的情感追求都不同程度地被忽略甚至压抑。不少高校在现实功利主义思想和教育管理工具理性的牵引下朝着指标性。指令性目标一路高歌猛进,过度追求制度理性和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凡事都要设立规定和标准。甚至将学生的入学。教育。管理。就业等全部量化管理,单纯以成绩和荣誉评价学生。以职称和学术成果评价教师。以学校排名和影响力的变化评价管理者,教育管理中处处透着制度理性而人情味淡薄。

二。高校教育管理中道德情感的功能

高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尽快接受社会倡导的高于现实道德水平的要求,并促使学生尽快将道德要求转化为实际道德行为,从而实现精神上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斯宾诺莎曾指出:人的某一情欲或者情感的力量可以那样地超过他的一切别的行为或者力量,致使他牢固地为这个感情所束缚“。由此可见,德育目标是否能够实现,道德情感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唯理智教育模式忽视了人内心的感受,不能满足人的各种情感需求,人的情绪调节机制便难以被激发,道德情感的功能自然无法发挥。而在培养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的时候,如果周围能够形成一种和谐友爱的情感环境,就能给予学生相互了解。理解。信任和宽容的动力。高校教育管理中,道德情感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信念和价值追求。

首先,道德情感具有预测功能。道德情感是一种情感化的道德,而道德作为人类行为的一种规范和价值追求,不仅调节现有的到的关系和具体的道德行为,而且会对未来社会的道德生活做出某种预测,即道德具有预测功能“。道德实践的目的就是按照真善美的规则来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个体人。这种创造性既表现为对现有社会道德关系的能动反映和合理调节,又表现为对应有道德价值取向的理性确认,既调节当下的社会道德关系,又指明社会道德发展的美好前景,促使人们的行为方式实现从现有“到应有“的转化,这就是道德情感预测功能的体现。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屡见报,2016年3月的政协教育界别联组讨论会上,教育部长袁贵仁也谈起近来备受关注的校园暴力话题。针对这一现象,不少两会委员强调要通过立法手段适当提前刑事责任年龄,但实际情况是校园暴力有时不仅是学生间的问题,有时是教师和学生间的问题,有时甚至牵涉一些社会人员。那么就不能光靠提前量刑“这一做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强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和改进学校教育三管齐下,才能有效遏制校园暴力伤害事件继续发生。而立法不可能一蹴而就,社会风气也不会瞬间转变,学校教育管理的改进便显得较为迫切。

其次,道德情感具有激发功能。社会历史活动中,人一直在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这是受情感支配和激发的。人的行为源于愿望,而人的愿望是激情或思虑来决定的“。道德实践活动并不是人本能的适应性活动,它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认识之上的,而人的道德认识能不能转化为道德信念,进而落实为道德行为,这个过程中道德情感的中介和催化作用至关重要。2012年在武汉大学召开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曾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这些精英“善于钻营和攫取利益,忽视甚至无视社会道德规范。拥有高学历高智商却缺少了最基本的同理心,这正是道德情感的激发功能未能正常发挥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不仅反映出当下学生个体道德情感的严重缺失,更反映出高校教育管理中对道德情感及其作用的漠视。最后,道德情感具有选择功能。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能够自由地做出选择,道德选择是道德主体受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驱使,对自身行为做出的一种取舍。21世纪以来,行为心理学和神经医学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揭示出了一个普遍真理,即主体的选择活动是生理系统和心理系统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在主体心理系统中,情感对选择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高校教育管理者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道德情感的选择功能具有强烈性。感染性和扩散性的特点,当学生在道德情感的驱使下做出道德选择,往往会用全部的身心力量去维持这种情感。单个学生的选择和态度可能会迅速影响其他学生,并且情感会在不知不觉中扩大影响范围,时间越长影响越大。所以,高校教育管理者们应当秉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和灌输。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应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因为如果道德选择的自由无法实现,学生的道德生活便毫无意义可言。

三。高校教育管理中道德情感的培育

中央国务院曾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人才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道德情感作用的有效发挥是高校人才德育成功的重要保障,所以高校教育管理中道德情感的培育不可偏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必须做到重视学生的情感诉求,满足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兼顾管理者的情感追求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学生的情感诉求应当得到重视。高校大学生作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对安全感。归属感。敬畏感。自尊感等基础情感的需求不应羞于启齿而该勇敢表达,因为这是生物自然本性的作用下,人的自然情感的需要。而这些情感不是道德情感的直接表现,所以常被忽视。但基础情感是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情感无法得到满足,道德情感就难以得到培育。当今高校教育管理中制度化。行政化。等级化现象普遍,学生与教育管理者之间既存在师生关系,也存在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教育管理活动中学生时常处于被动和相对弱势地位。这一方面要求学生要积极探索寻求实践自身权利和满足自身需求的合理途径,通过努力实现自身各层次情感的需求。

其次,教育者的情感需求应当得到满足。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者在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和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重责大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强调的就是教育者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行为中的信息传播者,教师的情感需求尤其需要得到满足。大学教师作为奋战在高等教育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其道德情感需求主要表现为教学发展需求。每一个教师都经历过从初上讲台的紧张青涩到游刃有余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工作会经历一系列问题的挑战,所以绝大部分教师都具有教学发展的现实需求。而这一需求的满足除了依靠教师自身技能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学校对待教学的态度和学校的制度政策是否有利于教师的发展也很重要。有学者指出:由于目前高校对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过分强调,形成了对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以及教育专业精神的压制“。对此,应当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满足与教师利益休戚相关的报酬。评优。职称。晋升等基础层次的需求,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教师自然会在教学行为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自我实现层面的道德情感的满足。

最后,管理者的道德情感追求应当被鼓励而不被压制。情感管理是建立在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管理,渗透于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具有普遍的持久的影响力“。当下,许多高校的教育管理中突出强调工具理性,学生和教师不再占有主体地位。在此情况下,践行情感管理是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变革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学生的零距离沟通,以建立相互信任的校园情感氛围。通过回归教书育人占主体地位的教育模式。重视教育管理中的情感关怀,激活高校教育管理的情感效能。高校管理者在情感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和教师的情感投资,把握住道德情感在人才培育中的激发功能,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情成人。

四。小结

2016年2月,启动实施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提出要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转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强国的道路上,一味追求量化。制度化。教育管理技术化。工具化等硬件条件的方法已不再可取,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强化大学生同情心。责任感。羞耻心。自尊心等道德情感十分必要。高校教育管理活动应当充分发挥出道德情感的功效,以道德情感教育为媒介,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每个学生的内在道德信念,塑造学生的道德灵魂,以促进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

当代高校教育管理中道德情感的缺失和应对

上一篇:當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活论【7583字】
下一篇:當前中國道德现状研究评述【3446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