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道德教育的融合
就小学语文这门学科而言,是一门集语言性。人文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因此语文教学不只是体现在它的知识涵盖面和教育性方面,还凸显在它的道德价值方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深入挖掘课本知识之时,还需要探讨其文字本身的内涵。
成功的语文教学需要有深厚道德内涵的注入才可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关注的目光放在如何教育学生回答惯例问题或者识字课程上,完全忽视了语文教育本身的含义,即语文教学职能的发挥和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假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将道德教育与语文教育进行有效衔接与资源整合,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职能,还可以使学生在道德教育课堂中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关爱他人和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是语文课堂教育的本质回归,也是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进行资源融合的最终目的。
除此之外,就小学生这个群体而言,他们的价值观还不够成熟,除了需要知识的引导之外,还需要教师加强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需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科学合理地运用语文教学资源帮助小学生们加强对社会和事物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并逐步增强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从而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要。
二。道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借助文学作品展开道德教育
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多样化特征,无论是站在它的艺术气质方面还是作品本身所赋含的内涵而言,文学作品所包含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经验值得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借鉴。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文学作品可以从中吸取探索社会的经验,并终将之用于学习和生活中,从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这是文学作品本身的积极一面,对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文学作品本身的内涵解读,带领学生多阅读这类文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开拓思维想象力积极创造生活。进一步完善小学生人格的目的。
如在讲解草房子一课时,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文章的题材形式以及课前教学的思路。这是一篇典型的长篇少年小说,主要讲解了主人公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在这六年中,他不仅经历了与垂暮老人在临终前的最后时刻,还亲自参与到每一个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中。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在小小年纪的主人公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局不一定如人所愿,但是每个故事背后的人和事物,都是带给主人公慢慢的正能量以及以积极乐观心态迎接世界带给我们的每一个伤痛或者病苦。这正是这篇文学作品描述的真正含义所在,让故事背后的高尚品质和坚强人格都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充满童趣的小学生在其灵魂深处烙下了美“真“善“坚强“勇敢“正直“执著“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利用语言解析展开道德教育
利用语言解析将小学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效衔接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重要途径之一。究其原因是小学生由于思想体系的不成熟,他们还不能完全熟练地运用阅读作品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借助文本内容进行文字或者语言解析,帮助他们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语言这种在外在表现形式表达自身的情感,并学会用自己的理解的思想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借鉴文本内容,通过分析文本内容中的重心段落或者关键句子适当地加以引导,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文本内容的主题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自身思想觉悟的目的。
如在讲解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文本内容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是描述邱少云为了战斗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而被烈火燃烧致死。这场大火持续的时间足足有半个多小时,但是邱少云同志却誓死捍卫胜利,用自己的顽强意志坚持到了最后一刻。这篇文章的民族气息韵味很浓厚,教师可以借助文章所表达的牺牲精神,让学生明白学生明白牺牲“这两字的含义并不简单。所谓牺牲“在文中表达的含义是指:只有经过思想上和肉体上的煎熬,才可以承受不可能的事情。邱少云在文中的思想和行为,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牺牲“,更是一种精神。他高尚的形象深深烙下在学生幼小的心理中,他身上散发出的正气和牺牲精神鼓舞着每一个学生。通过分析语文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学生再从这种高尚的行为和精神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从而也帮助教师达到道德教育不断渗透目的,一举两得。
道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融合是一个有效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方式,其融合的途径具有多样性。除了站在文学作品角度和语言解析角度之外,还可以从写作以及阅读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加强语文资源的有效整合,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道德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