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类很快就要进入21世纪。在新的世纪中哲学将朝什么方向发展?将会发生哪些重大变化?这是近年来中国和西方哲学界。主义者和非主义者都在热烈讨论的问题。中国哲学存在的条件及其本身状况都不同于西方,它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走向必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然而当代中国是面向世界的中国,中国的现论文网代化运动与整个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已融为一体。因此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变化与西方哲学也必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除了对主义哲学本身的研究外,中国哲学研究还包含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学习和借鉴国外哲学等诸多方面,它们都以主义哲学为指导,为丰富和发展主义哲学服务,并与主义哲学研究融为一体。因而当代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联系最突出地表现为中国的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联系,研究当代哲学走向最重要的就是研究主义与西方哲学的走向。
主义哲学当然具有世界意义,但从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来说主要是西方的产物。这一点中外哲学界都很少有争议。分歧较大的是:它与在同一社会背景和理论渊源下产生的现代西方哲学究竟是什么关系?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人们往往把被教条化和僵化的主义哲学理论形态当作主义哲学的本来形态,并因它在基本倾向上与现代西方哲学不同而把这两种哲学完全对立起来。主义哲学家大都对现代西方哲学全盘否定;西方哲学家对主义哲学也总是极端敌视。双方处于对峙局面。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剧变,主义的发展遇到了重大挫折。许多西方学者就此宣告主义最终失败“。主义学术界内部也有人在不同程度上动摇了原有的信念。这种情况的出现要求我们既要重新考察和认识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真实所是。特别是二者的产生在西方哲学史上的真实意义;也要重新考察二者一百多年来在各自的发展中遇到的不同性质的问题和困难,二者是否能够以及怎样去克服它们?二者是否还具有。或在什么条件下还具有生命力?只有对这些问题有符合实际的认识,才能对二者的前途和当代哲学的走向作出较为准确的估计。
二
关于主义哲学的产生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出现在哲学发展中的意义,哲学界过去作了相反的评价:前者是哲学上的GM变更,后者是从进步向反动的转化。这种情况在改革开放后已有很大改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理论界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左的教条主义和僵化倾向。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现在很少再有人简单否定。除了专业队伍外,许多专事中国传统哲学和主义哲学的人士也对之作了大量研究,并在自己的工作中借鉴了有关成果。然而在这方面仍有明显的不足。特别是对在哲学上的GM变更和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转化的真实意义还缺乏深层的探索,而没有这样的探索,既有的成就也是不牢固的,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与以往类似的片面性。
将主义教条化和僵化,现在谁都反对。然而,即使在左的倾向占支配地位的时期,又有谁公开赞成呢?人们往往都是在维护主义的名义。甚至动机下将主义教条化和僵化的。人们是否会将主义教条化和僵化,这既取决于他们的主观愿望,更取决于他们能否以与主义相一致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主义。在将主义哲学教条化和僵化的人中,固然有它的反对者,但也有。甚至更多的是它的拥护者,有的甚至是杰出的主义者。然而,由于他们在某些方面未能越出近代哲学的视野,或受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其他方面的制约和影响,以致不自觉地背离了主义。特别是作为主义哲学核心的实践原则。因此,如果对在哲学上的GM变更理解片面,即使有最好的动机,也会背离主义的
。
对现代西方哲学不能简单否定,现在谁都同意。可是,过去也极少有人直截了当地宣称要对之简单否定。当时人们主要也只是说要用主义观点对之进行分析批判,而这不能说错了。问题在于人们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解远远离开了其实际所是。例如,当时大家都认为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化是从唯物主义向唯心主义转化,现代西方哲学的根本特征是唯心主义泛滥。实际上大多数现代西方哲学流派所要求的是超越以追究世界的物质或精神本源为目标。以心物相互独立和主客完全分离为理论前提的传统的哲学思维方式,从而除了反对唯物主义以外,也明确要求反对唯心主义。他们之反对唯物主义,并不是为了宣扬唯心主义,而是使哲学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唯物唯心之争,而转向具有自主个性的人及其所牵涉的世界,转向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这种转向并不意味着笼统地否定外部世界(自然界)自在地存在,而只是认为这个世界如果不与人发生牵涉,就不能成为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所及的对象(客观)世界。哲学应当成为研究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的学问,而不应当成为超越这个界限的形而上学。因此,按照传统观点来批判现代西方哲学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一定意义上可能是批判了一些它们正好要反对或超越的东西。
究竟怎样理解在哲学上的GM变更和西方哲学由近代到现代的转化的真实意义?这是一个涉及面广泛。内容复杂且带有较大敏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哲学界共同努力探索。我个人近年来对这方面的问题也曾反复思考,在西方哲学的近现代转型与主义哲学和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道路(论纲)等几篇论文中发表过一些意见。其中包括了如下两点:
第一,现代西方哲学的出现是西方哲学发展史上一次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型,主要表现为多数现代西方哲学流派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力图超越以主客心物等二分为出发点,以建立关于世界的本源。本质的理论体系为目标,以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等为理论特征的近代哲学,使哲学研究在不同程度上从抽象化的自在的自然界或绝对化的观念世界返回到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现代西方哲学家企图以此摆脱近代哲学的困境,为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他们的哲学总的说来更能体现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各个方面发展的状况,因而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向现代标志着西方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第二,主义在哲学上所作的变更是哲学史上最具有进步性和GM性的事件。主义哲学不仅比现代西方哲学更加彻底全面地超越了近代哲学的二元分立。基础主义。本质主义和思辨形而上学等倾向,而且为西方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现实的道路。这具体表现在不是简单地扬弃一切旧哲学,而是力图彻底打破它们由以出发的前提。他所关注的不是建立关于整个世界的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直面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他由此把实践观点当作其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主张通过实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正是通过对人的实践的意义的深刻揭示和全面阐释彻底地实现了对近代哲学的超越,实现了哲学上的GM变革。
总的说来,从批判和超越以二元分立。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等为特征。并已陷入困境的近代哲学思维方式说,从建立一种以强调人的现实生活和实践以及人的自主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特征。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的要求的新的哲学思维方式说,现代西方哲学和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类似之处,可谓殊途同归。二者均属于现代哲学思维方式,具有某种程度的同质关系。
三
肯定主义哲学的产生和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化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更,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二者相提并论,也不表示这种变更具有永恒意义。二者在社会阶级属性和理论形态上都存在着重要区别。它们在发展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都需要进行新的变更。但二者的问题和挑战的性质不同,进行变更的形式和内容也不同。
主义哲学是GM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这一点很少有人直接否定。重要的是要作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看待主义哲学的这种阶级属性与其具体的理论形态之间的联系,否则仍然无法正确地理解和坚持真正的主义。之把实践观点当作其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正是由于他不仅是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是无产阶级GM的伟大导师。这二者的统一使他超越了同时代的西方哲学家无法避免的在
理论与现实之间脱节的局限性,能自觉地把在哲学上的变更与无产阶级的现实的GM要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他的哲学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和实践性。在批判和超越西方近代哲学时,其所关注的不是像西方哲学家那样构建新的哲学体系,而是促进现实社会的改造,为其指明方向,提供指导。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后一条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不仅是提纲的结论,也可以看作是他的整个哲学的结论。主义哲学的根本目标就是为无产阶级改造世界服务。因此它不把理论当作教条,而当作行动的指南;它不恪守任何与现实生活和实践相背离的抽象原则,而是把它的原则与现实生活和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既用来指导现实生活和实践,又在现实生活和实践中受到检验;它反对并超越任何封闭。僵固的体系,自然也避免构建易于变得封闭和僵固的那种全面完整的体系,而坚持采取一种能动地面向现实生活和实践。面向未来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并由此使自己的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正因为如此,主义哲学在其产生以来的一百多年中,在所涉足的各个领域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无论就其理论本身或在它的指导和影响下所进行的各种现实的GM和实践活动,都取得了极其光辉和伟大的成就。
主义哲学的发展不可能没有曲折。早在在世时就有人以颂扬他的名义而曲解他的理论,以致他为了与这些人划清界限曾不得不宣称我自己不是主义者“(注:参见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476页。)。在往后的一百多年中,围绕着如何看待主义哲学,无论在主义者和非主义者之间,还是主义者内部,一直都在进行着激烈的争论,的哲学也一再受到曲解。以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哲学家为主的非主义者由于不能摆脱资产阶级的眼界,自然看不到主义哲学的GM意义。尽管他们有的也力图超越西方近代哲学,甚至以某种含混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把面向现实生活和实践当作哲学的新的方向。但他们却往往看不到主义哲学对西方近代哲学的超越,特别是主义的实践原则的真实意义。他们大都仍然是以近代哲学思维方式来看待主义哲学,把主义的唯物主义与近代唯物主义等量齐观,把主义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相提并论,把这些哲学存在的问题当作主义的问题,并由此对之加以批判和攻击。例如,许多(甚至可以说是多数)有代表性的西方哲学家都竭力指责主义哲学的二元论“。教条主义“。其实,早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早期著作中,就已非常明确地把实践“。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当作他的全部哲学的出发点,从而从根本上超越了唯心主义和直观的唯物主义的界限,动摇了产生二元论“。教条主义“的基础。
在主义者内部,人们对主义哲学也往往有不同看法。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所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上的差异都会使人对主义哲学有不同的眼界,从而有不同的认识。这种不同大都是正常的现象。对主义哲学的正确理解本身就需要考虑时期。地点。条件不同等多方面的因素。就对主义哲学的曲解或误解来说,情况也是多样的。最常见。也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人往往按照近代哲学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它。例如,把对费尔巴哈的关系主要看作抛弃其人本主义而继承其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对黑格尔的关系主要看作抛弃其唯心主义而继承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对旧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的一定程度的克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自我意识理论对传统的先验主体性原则的超越以及对人的自由。实践性和历史性等的揭示,这些本来都为所肯定和强调,成了他的哲学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然而它们后来被许多人忽视了。他们对主义哲学的理解因而往往带有某种自然主义。纯粹理性主义和非人的色彩,而这些正是所竭力批判和超越的近代哲学固有的倾向。诸如此类对哲学的偏离为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倾向所进一步发展,后者对主义造成了极大损害,有时使之陷入困境甚至危机。出现这种偏离的原因各有不同,需要具体分析,但脱离现实生活和实践可以说是其共同特点。
显然,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之遇到困难,出现曲折,不是由于它本身存在内在矛盾或片面性,而是由于人们对它作了教条主义等脱离其实际所是的理解和发挥。既如此,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和曲折,就不是超越。更不是放弃主义,而是由被曲解或作了片面发挥的主义返回到以现实生活和实践为出发点的真正的主义。正是由于主义哲学以现实生活和实践为出发点,所以它能克服由于背离现实生活和实践而造成的各种偏向和挫折,不断修正。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使之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毛泽东思想克服了种种左右倾机会主义,引导中国GM取得了光辉胜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批判和克服了凡是派“等左的倾向,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紧紧适应中国GM和建设的现实和实践,从而克服和纠正了各种背离现实和实践的左的或右的倾向,创造性地发展了主义。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