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TPACK的概念与框架
2。1。1 TPACK的概念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最初称为TPCK,是在整合学科内容知识与教学法知识(PCK)的基础上提出来,最后为了突出将技术知识(TK)、教学法知识(PK)和学科内容知识(CK)互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将缩写改为TPACK。从广义上来看,TPACK是指七种要素相融合的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理论框架,具有整体性,是教师如何使用技术帮助学生学习特定主题知识[5],以及教师如何使用技术进行有效合理教学的基础;从狭义上来看,TPACK是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理论框架,具有独特性,由三个核心知识TK、PK、CK交叉融合成四个复合要素形成。境脉因子作为TPACK 中另一个重要元素在2008年被整合到 TPACK 框架之中。
2。1。2 TPACK框架
TPACK理论共有8个组成部分,三个核心要素,学科内容知识(CK)、教学法知识(PK)和技术知识(TK);和四个复合要素,即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以及境脉因素[6]。如图1所示。
图 2 1:TPACK框架
学科内容知识(CK):具体的某一学科的学习内容知识,包含教师要教学生的的具体的学科知识即书本上已有的知识点和教师对于知识本质、以及其与生活、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的理解两个方面。如核心的事实、概念、理论等。文献综述
教学法知识(PK):是所有学科在教学时采用的一般教学法,即关于教法、教学理论、课堂管理策略、评价等知识。如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
技术知识(TK):关于物化形态的技术的知识,包括传统技术和数字技术,现今更多的指数字技术,以及教师有效合理运用技术的知识。
学科教学法知识(PCK):有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相结合得来。即使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来教授某学科内容的知识。
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是技术与具体的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互作用产生,即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技术,和使用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两个方面。
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是技术与一般的教学法相互作用而产生,即使用相应的技术来支持教学中某个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法等的知识。
静脉(context): 指学生和教师在一个具体班级中,由诸多因素组合在一起协同作用,如教室现有物理环境( 软硬件设施) 、学生的家庭背景、认知特点、心理素质和班级的精神面貌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