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有许多的影响因素,其中相似经验、相似性以及性别被许多心理学家们重点关注。首先,大量的心理学研究都表明相似经验会影响共情[17~18],当察觉到他人处于某个情境或困境中时,曾经有过与情境中人物类似的经验会增加对情境中人物的共情。此外,相似经验的水平也会影响共情[19]。一般水平上的相似经验比具体水平上的相似经验对共情的影响更大。例如,害怕兔子或狗为具体水平上的经验,害怕所有动物为一般水平上的经验,当害怕所有动物的人看到其他人害怕狗会对他们产生更多的共情,而害怕兔子的人看到其他人害怕狗则不会产生更多的共情。其次,知觉相似性与情绪维度上的共情呈显著正相关[20]。当人们感知到他人与自己的相似性很高时,会对他人产生更多的共情。除了客观上的相似性,主观上的知觉相似性也和共情相关,如指出他人和自己过去经验之间的相似之处可以调节对疼痛的共情。最后,性别与共情的情绪维度显著相关[21]。这可能是因为男女性在荷尔蒙、雌激素以及睾丸酮等激素的分泌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激素分泌水平对共情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也可能是后天影响形成的这种差异,社会以及一些外界环境对男女性有不同期望,这导致了男女性在共情上存在不同之处。除了上述三种影响因素,观点采择、情境和情绪状态等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共情[4,22~26]。
那么共情是如何产生的呢?一些关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发现,对共情的加工涉及到与情绪、自我以及认知有关的多个脑区[27],情绪共情的加工涉及到镜像神经系统[28~30]。加工他人信息时,大脑右侧属于镜像神经系统的额下皮层和颞上沟变得活跃,认知共情加工的神经基础为心理理论系统,包括内侧前额叶、楔前叶、颞顶连接处以及颞上沟等脑区。Singer等人通过实验发现,当被试自己接受疼痛刺激和看到自己的爱人接受疼痛刺激时,其背部前扣带回、前脑岛、脑干和小脑都被激活[31]。Morrison,Lloyd,Di Pellegrino 和Roberts在研究疼痛共情时也发现,当被试自己手指被针刺和看到他人被针刺时,其右侧背部前扣带回都被激活[32]。这说明疼痛共情激活了背部前扣带回和前脑岛。除了脑机制,共情的内分泌机制也被很多学者关注,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睾酮和催产素。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睾酮会降低个体的共情能力[33]。Hurlemann等用催产素滴鼻的方法控制被试的催产素水平,之后测试被试对特定情境中人物的共情,结果表明催产素水平与情绪共情有正相关[34]。研究发现催产素能提高感知他人情绪的能力,而这一能力是共情所必须的[35]。催产素可以激活镜像神经元,减弱大脑右侧杏仁核活动,并增强脑岛和额下回激活,以此促进共情[36]。
为了测量共情,前人已经研究出了多种量表,其中大部分量表都是通过多点评分的方式让受试者自己报告感受来测量共情,量表中通常会包括几个分量表,如情绪体验、观点采择、个人困扰以及共情关注等。哥廷根共情状态量表[37]被广泛地使用,它就是一个自我报告量表。它包含10项条目,要求让受访者使用7点数字评定量表评估自己对这些项目的赞成程度。Jakob,Teresia和Eric的研究中,在大量的共情词汇中选出了一部分编成四个问题,通过九点量表自评来确定被试的共情指数[38]。而Davis共情量表中包含幻想、观点采择、共情关注和个人困扰四块规模,每一部分包括7项陈述句,把这些陈述句乱序排列成含28条句子的量表,要求受试者按照符合自己情况的程度对句子进行五点评分。除了量表之外,还可以通过躯体反应测量共情。一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研究关注于产生共情时活动的神经及脑区,通过神经及脑区中某些特定区域的激活及其活跃程度的变化来判断对他人的共情反应。Preis和Kroener-Herwig[39]则使用一些生理唤醒指标来测量共情。他们在研究中通过记录心率、皮肤电传导这一系列生理唤醒指标来测量被试看到疼痛图片时的生理反应,从而观察被试的共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