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方法
研究者主要采用了非参与式观察法和直接观察法进行研究。非参与式观察就是指观察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不干预其变化发展,以局外人和旁观者的身份从外部了解观察对象。直接观察是指不借助仪器,靠观察者自身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8]
本文主要搜集了杭州文苑幼儿园和杭州西湖区紫荆幼儿园两所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作为研究案例,进行了观察研究,以实习期为观察时间段,分别是2016年3月22日-4月22日,2016年9月19日-12月19日。观察次数分别为12次和23次。研究者主要是以拍照和观察的形式进行研究,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没有对其进行任何干预。保证所进行的观察研究都是客观的。通过对案例的整理与分析,对中班幼儿的建构游戏特点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三、中班幼儿建构游戏的特点
在研究者实习过程中,对于杭州某两所幼儿园的建构游戏进行了仔细观察,发现无论是户外的建构游戏还是室内的小型的建构游戏,中班幼儿的建构形式都表现出了四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即架空地面乐攀爬、搭建组合有较强的逻辑性、搭建具有对称性、自主和协商结合。
(一)架空地面乐攀爬
案例一:某次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竹椅、长梯、轮胎、小长凳等组合进行构建。长梯架在小长凳上,轮胎过渡,又是架着小长凳的长梯,另一头架在两个竹椅上,长梯的两头都架在竹椅上,离开地面,然后就是一长条的这个样子的竹椅和长梯的组合。
案例二:某次户外建构游戏中,幼儿将长梯架在小长凳上,轮胎过渡,又是架着小长凳的长梯,另一头架在两个竹椅上,在梯子的下面放着几个海绵垫子做一个心理上的安慰,并且他们充分利用了大型玩具中的一部分——单杠,在单杠的两边分别放上一定距离的两个小板凳,在通过的时候必须要双手抓住单杠双脚悬空利用自身的惯性到达另一边的小板凳。
通过观察,中班的幼儿在已经充分掌握了地面的游戏及动作后,开始对离开地面的游戏感兴趣,觉得有挑战性,所以在他们自主建构游戏时可以发现在地面的游戏已经不太多,转而进行离开地面的游戏活动,以及他们对攀爬的兴趣也在增加,较之小班的幼儿,中班的幼儿已经可以更好地掌握大肌肉的运用。但是因为中班幼儿不及大班幼儿大肌肉群的更好地发展,于是在通过单杠环节时,只有极少数幼儿能通过,大部分幼儿会在双手抓握单杠时掉落下来。文献综述
(二)搭建组合有较强的逻辑性
案例三:某次室内区域建构游戏中,五名幼儿以四个圆柱体为支柱,在圆柱体上平铺上四块长木板,并在长木板上增加了两块短木板用作稳固,然后放上了两个半圆拱形木板做大门,两个小圆柱体做植物,其中一个小圆柱体上还放了小半圆形木板做成了大树,两棵“树”之间还用小积木搭建了一座小房子让动物们可以休息,木板上还放了三个塑料小瓶可以让动物们喝水,分别放上了狮子、大象、长颈鹿,动物园就这么搭建好了。
案例四:某次室内区域建构游戏中,四名幼儿在在原有的一层动物园基础上增加了两层,每一层的四个角都有积木作为巩固支撑的作用,并且还给动物们做了一个滑滑梯,也增加了很多喝水的小塑料瓶,让动物们可以生活得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