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笔者开展了此次研究活动。力求通过揭示优秀传统习俗融入语文课堂的问题,了解教师、学生等对中华优秀传统习俗的看法,探寻优秀传统习俗融入语文课堂的策略。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来自优W尔Y论W文C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本研究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将优秀传统习俗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价值。优秀传统习俗蕴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信息,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推进工作日益深入,传统习俗的传承已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保护好传承好传统习俗是国家自身情感环境延续的需要,传统习俗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活”的显现。继承与光大这些习俗,可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传统习俗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应予以保护,以期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理解和掌握优秀传统民俗和语文教学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民俗在小学的传承现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揭示优秀传统习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的辩证统一规律。论文网
2。实践意义
根据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习俗融合现状,研究并倡导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习俗不仅仅停留理论层面的探讨,更主要的是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本研究探讨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习俗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有利于引起基础教育阶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并提出了实施的条件和基本途径,构建具有适用性、高效性、创新性的优秀传统习俗教学体系,进一步为小学学校及一线语文教师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可行性条件和策略或可借鉴之处。
(三)文献综述
1。国外关于中华优秀传统习俗及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国外关于中华优秀传统习俗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少之又少且多将传统习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进行整体研究,并未单就其对小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作深入分析。
通过查阅和梳理传统文化研究的文献,发现西方学者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就。美国学者赖肖尔、克雷格在《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对中国文明加以称赞。法国学者汪德迈在《新汉文化圈》中也赞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及科学家李约瑟在他们著作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
2。国内关于中华优秀传统习俗及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文化热”和“寻根热”的出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文化热即是这种文化关注衍生出来的一个正面结果。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更加频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再一次彰显了它的重要性。
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生活条件的大幅改善,人们逐渐意识到照搬欧美科学技术并不能完全适应本国的发展状况,因为在国家日渐繁荣昌盛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道德沦丧”,“重利轻义”等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于是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中所颂扬的一些思想恰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传统文化再次被人们重视和提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辟思想在新的经济浪潮中闪现出了被掩埋已久的光芒,中国在世界多个国家创办了孔子学院以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肯定,国力的日益强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全世界的人们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可以说,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是其得以复兴的关键因素,包括中华优秀传统习俗在内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起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从九十年代以来便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一次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