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交互型课件概述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 课件
从文献上看,课件始于1958年美国IBM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从诞生至今,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本文在查阅资料过程后总结发现,关于“课件”的定义虽然有不少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目前仍未有一个明确的、公认的定义。因篇幅限制,本文仅列举一部分专家学者的定义,通过这些定义,我们可以对课件有一个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课件是英文“Courseware”的译文,原意是课程软件,是一种可以反映教学思想、内容的特定教学软件,即“课件是针对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而开发设计的教学软件”。[5]
所谓多媒体课件,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数字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以计算机为中心,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以实现对教学材料的存储、传递、加工、转换和检索的一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6]
我们通常所学习使用的多媒体课件是指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ng),也就是CAI课件。具体含义为“把自己的想法,包括教学目的、内容、实现教学活动的策略、教学的顺序、控制方法等用计算机程序进行描述并存入计算机,经过调试成为可以运行的程序”。[7]
多媒体课件是指,通过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地“学”来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即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或计算机辅助学习(CAL)软件。[8]
基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认为课件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它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的具 体情况进行设计的。课件能够反映某种教学 或学习策略和教学内容,具有明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2。1。2 交互
通过查阅《现代汉语大辞典》可以得到“交互”一词的解释为“互相,彼此”。因此,我们可以将交互性理解为一种是双向互动的属性。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之间通过相互的行为互相影响了对方,引起双方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交互是一种双方的活动,是人与人,或者人与物之间的双向互动;交互不仅指操作层面上的交互,还可以是一些隐性的交互,情感的交互,学习内容的交互。
而关于交互类型的划分,早在1989年美国Moore学者就提出了远 程教与学的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此理论将交互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Learner-content interaction)、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Learner-instructor interaction)、学习者与学习者的交互(Learner-instructor interaction)。而后加里森和安德森在Moore的三种基本教学交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9],他们认为教学交互存在另外三种交互形式——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习内容以及内容与内容之间的交互。文献综述
以上是根据学习者的互动对象来划分,我国的陈丽教授也曾提出过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教授认为该模型有三个层面,分别是:学生与媒体的操作交互、学生与教学要素的信息交互以及学生的概念和新概念的概念交互。其中信息交互有以下三种形式,分别是: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
因此,基于以上内容,本文认为可以将课件的交互类型划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人机界面交互、教学内容交互以及人际交互。其中,“人机界面交互”是指学习者与课件界面的交互;“教学内容交互”是指学习者与课件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材料的交互;“人际交互”是指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