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为小班幼儿创设支持性的语言环境 10
4。3 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模式 11
4。4 建立幼儿主体性发展评价机制 12
结 论 14
参 考 文 献 15
致 谢 16
1 前言
1。1 研究缘起
发展幼儿的主体性,是实施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教育幼儿学会生存、做人、学习, 是未来全球教育的目标。在幼儿园,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幼儿只有认识自己生存的客 观环境,学习做人的道理,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尊重人的需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己成为现代教育思想改革的重要标志。发展幼儿主体性的目标就是把幼儿培养成具有现代 意识、自我意识的优秀人才。
然而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语言活动教学质量普遍偏低,语言活动中 重视教师讲,忽视小班幼儿语言的运用,小班幼儿的主体性得不到发展。国内关于师幼互 动的研究比较丰富,但偏重于对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师幼互动的整体状况的研究,对于小班 幼儿在语言活动中主体性的发展的研究较少。
1。2 概念界定
1。2。1 语言活动
语言活动[1]是指在幼儿园中开展的以幼儿为主体,以语言为客体的一种有计划的、有 目的活动过程。
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和早期阅读活动都是语言活动的 形式
1。2。2 幼儿主体性
幼儿主体性[2]是幼儿作为自身主体的内在规定性,是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作为主 体所具备的属性和特征。其本质包括幼儿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选择性。幼儿积极 主动地参与活动,是幼儿发挥主体性的具体表现。
自主性是指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和主动的态度。如:幼儿积极 参与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和阅读活动。对幼儿来说,获得大量的各种经验、信息,能促进其 身心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去接触、感知和操作,在活 动过程中亲自体验成功与失败。教师应重视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需要,使幼儿在活动中始 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能动性是指幼儿在与外界事物接触时,积极主动地对外界事物做出反应。如: 谈话活动中,幼儿积极与教师对话。幼儿不是消极的、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应提供各种条 件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激发其探索的愿望,使幼儿自主地与外界发生作用,主动地形成 自己的认知结构。
幼儿的创造性指幼儿在与外界相互作用时对原有事物的更新。如:在故事创编活动中, 幼儿通过绿色的透光纸,想到“绿色的房子”。这种更新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更新,只是相 对于幼儿原有的认知而言。幼儿的这种创新可能没有社会价值,但却是真正创新的萌芽。文献综述
幼儿的选择性是指幼儿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要求和爱好,对活动做出选择。如:在选 择阅读材料时,幼儿喜欢小鱼,挑选了有关小鱼的阅读材料。要发挥幼儿的选择性,就应 该尊重幼儿选择的权力,承认幼儿有选择的能力,同时创造可供幼儿选择的环境,鼓励幼 儿自主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