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的语文教育思想发展历程则始终围绕情境教学。她对情境教学的了解是逐渐加深的,由感性逐步变为理性认识。“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通过情境加强语言方面的锻炼,将学生引入详细的情境当中,为其创造具体生动的语言环境,这样将难以理解的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带入情境,提供作文素材。”“观察情境教作文”, [5](P14)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有显著效果。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在文章中体现生活的场景,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情境写进作文,不再无话可说。在神奇的世界中,学生们情绪高昂,内心震撼,促使其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之所以能够使儿童的情感得到丰富的体验,情境本身所具有的美感功不可没。李吉林通过活跃的手段营造极具美感的情境,对他们予以审美的教育。“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情境教学指导学生站在全局感受了解教材及词句,全程始终坚持训练,将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统一,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统一,在推动学生全面成长方面效果显著。

比较两者发现,在于漪的语文观念中,从“目中有人”教文育人思想的孕育到“教文育人”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再到最后的“弘扬人文”教文育人思想的完善,人的发展贯穿其整个思想路程。在李吉林的语文教育思想中,从最初“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到后来的“带入情境,提供作文素材”再到后来的“运用情境,进行审美教育”到最后的“凭借情境,促进整体发展”。其思想,实际上是情境教学思想的探索过程,其进步完善都是围绕“情境教学”展开实施。

虽然两人都形成了各自的语文教育思想,但于漪在这方面发展始终围绕人发展,始终将学生放在她教育思想的首要地位,而李吉林的语文思想发展始终围绕情境教学展开,注重情境不可替代之作用。

(二)李吉林和于漪面对的语文教育对象和情感着眼点不同文献综述

李吉林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小学生,而于漪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主要是中学生,因此李吉林在教学中从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培养其最初的情感,而于漪在学生已经具备的情感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其道德观和审美观。

于漪主要以中学生为教育对象,较小学生而言,她们拥有初步的情感,基于此,于漪在教学过程中以中学生这一特点为中心,去着重培育其审美观和道德观,尤其是爱国主义情感与崇高品格,以此促进他们个性渐渐形成及完善。比如于漪在教学《海燕》[1](P78)这首散文诗时,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让他们体会诗中表现出来的语言美、形象美以及意境美。在课的结尾,她又让一位女同学朗读全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营造美的氛围,让同学们在美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体验。而执教《,你在哪里?》[9](P26)一课时,于漪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先后描绘了几幅画面,每幅画面绘的什么景,表的什么情,寓的什么意,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观的经典之作。

李吉林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小学生,因此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多以调动他们的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去培养他们最初的情感,比如同情和爱等。比如在她讲解《月光曲》[3](P176)一课时,充分利用了文中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曲折历程,让同学们感受他对劳苦大众所表现出来的怜悯和爱,进一步去培养他们热爱人民的崇高品格;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3](P241)过程中,李吉林抓住内容的一句话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捕捉相关细节描写,体味卖火柴的小女孩贫苦艰难,让人物形象在学生心里鲜活起来,强化他们的感受,牵动他们的心。通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现实生活和幻想的对比,让孩子们深深地领悟到小女孩的饥寒交迫,唤起他们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关爱。

上一篇:语境教学方法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民主教育思想下魏书生和李镇西语文教育实践的比较

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参与策略

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与策略

淮安城乡结合部语言方面...

课外辅导班与小学生学习行为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敏感性与外显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动机分析

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整体护理對妇科肿瘤化疗...

14岁男孩不上學能學点什么...

我国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及其对策建议

现茬年轻人选择的行业,...

會计发展趋势研究【1932字】

生态高值农业的科学评价+文献综述

中央空调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板上芯片的热应力分析+文献综述

杭州市江干区小學生課外...

单片机四自由度机械臂设计+电路图+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