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各类游戏中,角色游戏最能体现游戏的社会性,是儿童自发性最高、接触时间最长的一种游戏。国内外学者对于角色游戏有着不同的界定,其共通之处就是以物代物,以人代人并伴有表演、假装的性质。角色游戏可以理解为在假象的生活环境中,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通过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用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等再现社会生活的一类创造性游戏。
2 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价值
前苏联心理学家康宁提出角色游戏是幼儿的典型游戏,是幼儿愿意玩的游戏,是生活中常见的游戏,能够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创造性的游戏。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地社会性实践活动。儿童观察周围成人的活动,便模仿这些活动,在角色游戏中加以运用并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角色游戏集有趣性、自由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正好符合幼儿好动、好奇、好玩的年龄特征,能为幼儿提供快乐的环境氛围,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和社会性行为发展。论文网
2。1 角色游戏可以强化幼儿正确的社会性认知
社会性认知是指人对社会性客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如人际关系、社会群体、社会角色、社会规范和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人的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推断。幼儿认知水平还比较低,所以对幼儿来说,社会认知主要包括对社会角色的认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以及对自己的认知。
在角色游戏中,儿童所扮演的角色大都来自于他们的周围世界,比如“爸爸”、“妈妈”、“警察”、“医生”……角色游戏中常见的主题如“医生挂水”、“警察抓小偷”、“美容理发”等等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原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和体验这些不同的角色,体会着不同身份的不同表现,这就是幼儿对未来社会角色的初体验。例如,在常见的角色游戏“小医院”中,幼儿喜欢扮演医生,他们会将平时在医院观察到的医生的言行举止在游戏中加以模仿和创造,给病人量体温、挂水等等,这就是他们对于“医生”这一角色的初步认知和体验。为了将角色游戏玩的更好,幼儿会认真地观察和体会现实生活中的相应角色,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社会角色最主要的品质加以形象化,并通过游戏表现出不同角色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最终将这种社会角色规范由外在的强制转化为内在的品质,为幼儿未来更好的“扮演”这些社会角色奠定扎实基础。文献综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了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目标:“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社会行为规则即社会规范,它制约着每个社会人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前提,是社会稳定的保障。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真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主题的选择大都是幼儿亲身经历的、熟悉的或有深刻印象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角色的模仿和创造都基于社会对该角色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的要求,也就是根据社会行为准则行动的。行为准则是蕴含在角色表演中的,即角色游戏的内隐规则。例如玩“木头人”,必须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娃娃家”中的“妈妈”必须细心照料自己的“孩子”。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明白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从中学习到了遵守规则、孝顺长辈、对人礼貌等等。例如在“超市”游戏中,购买商品排队时,懂得了先来后到的规则,自觉排队;在“开车”游戏中,懂得了尊老爱幼,自觉让位给需要帮助的人。